词语吧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佚礼扶微

佚礼扶微

五卷。清丁晏撰。丁晏(1793-1875)字柘堂,江苏山阳人。道光元年(1821)举人。平生精研经学训诂,笃好郑学。辑《禹贡集解》三卷,对《诗经》之郑笺、“三礼”之郑注研究尤深,认为孔疏曲解郑学,因之考证群书撰《毛郑诗解》四卷、《三礼释注》八卷。丁晏治经学不掊击宋儒,认为汉学、宋学之分是门户之见,汉儒重训诂、宋儒重析理正可互补。平生著述四十七种,计一百三十六卷。《佚礼扶微》是整理古代逸礼的专书。作者认为:王应麟著《困学纪闻》举逸礼篇目,将不是逸礼的当作逸礼;吴澄著《仪礼逸经》则又将真正的逸礼不当成逸礼。因之编成此书。此书按佚经、佚记、佚文、附录、补遗的顺序排列。该书逸礼的搜集范围包括先秦诸子、汉儒论著、乃至宋人著述。态度很审慎,如《说文》田部字明确引自《鲁郊礼》就记载下来,而鸟部鶾字《说文》仅称“鲁郊”就不予收取。但偶尔也有些失误,如引《荀子·大略》文:“《聘礼志》曰:‘币厚则伤德,财侈则殄礼。礼云礼云,玉帛云乎哉!’”此处,“礼云礼云”之后实非《聘礼志》之语而是荀子自己的话。同时,个别地方辑逸礼竟将宋人语辑进“附录”中也似乎不妥。此外书中有不少个人的看法,如:“中霤礼”是祀土神的,《王制》不是汉文帝时博士所作,《明堂位》、《月令》不止《礼记》所传《月令》,又论《大戴礼记》是西京名儒通用并非假托等等,考证详明。又其书卷首“佚经”下引《论衡·正说篇》“宣帝时河内女子得逸礼一篇。”以阐明旧说“逸礼”三十九篇、四十篇的明相异而实相合,尤为独到。总之,该书搜求逸礼范围之广、考据之精、见解之新足可称礼学名著。世传《南菁书院丛书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普济本事方

    见《类证普济本事方》。

  • 古音表

    二卷。《音学五书》之五,清顾炎武撰。是书以表格形式析古音为十部:一东冬钟江;二脂之微齐佳皆灰咍(又支半、尤半;去声祭泰废;入声质术栉物迄月没曷末黠鎋屑薛职德、又屋半、麦半、昔半);三鱼虞模侯(又麻半;

  • 北溪字义

    二卷,附《严陵讲义》。南宋陈淳(生卒年不详)撰。陈淳字安卿,号北溪,漳州龙溪(今属福建)人。朱熹守漳州时,曾受学教诲。嘉定十年(1217),以特奏授迪功郎、泉州安溪主簿,未上任而卒,谥“文安”。著有《

  • 韵诂补遗

    一卷,共六卷,其中《韵诂》五卷,《补遗》一卷。清方浚颐主编。浚颐(1815-1889),字子箴,号梦园、宝米斋、待月簃等,安徽定远县人。道光二十四年(1844年)进士,累官至四川按察使。书室名二知轩。

  • 明崇祯十五年缙绅

    不分卷。泰衡居士撰。撰者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。崇祯一朝,宰辅屡易,官吏调补升迁极为频繁。该书记崇祯季年官制大概。周延儒、薛国观等人擅权操政升沉之迹,皆有记载。现有崇祯刻本。

  • 应州志

    ①六卷。明王有容修,田蕙纂。王有容,陕西朝邑人,先任四川成都府同知,万历二十三年(1595)任应州知州。田蕙,邑人,嘉靖四十年(1561)乡试,万历二年(1574)进士,任蒲城县知县,后升户部主事,通

  • 苏松历代财赋考

    一卷。不著撰人名氏。苏、松二郡(今江苏、上海一带)的田地仅占当时全国八十五分之一,而其所出之赋却占全国总数的十三分之二。明太祖以租额为官粮,万历之后,有司官以耗增充正数,长此以往,民困未苏,作者摘其大

  • 古文奇赏

    一百二十二卷。明陈仁锡(1579-1634)编。陈仁锡字明卿,号芝台。长洲(江苏苏州)人。天启二年(1622)进士。七年,因忤魏忠贤而被削职为民。崇祯初复召,官南京国子监祭酒。著有《系辞十篇书》等多部

  • 青萝文集

    二十卷。明王渐逵撰。王渐逵,字用仪,号青萝子,广东番禺人。生卒年不详。约嘉靖十年(1531)前后在世。正德十二年(1517)进士,官刑部主事。本集文8卷,首载陈愚见以裨圣化、乞创立以存根本两疏;诗分《

  • 高密县乡土志

    不分卷。清王梦松修,傅骏声等纂。光绪末年,西洋学术、文化输入中国,各地改设学堂,并命各地守官编纂乡土志,作为历史课本的参考。王梦松而与邑中绅士商讨,征邑中俊秀,分任纂修、校勘、采访诸事,历数月而志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