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佛祖历代通载

佛祖历代通载

简称《佛祖通载》二十二卷。元释念常(1282-1341)撰。念常是元代禅宗杨歧派僧人。俗姓黄,号梅屋。世居华亭(治所在今上海松江)。12岁出家为僧,从平江圆明陆院体志学律学。成宗元贞元年(1295)受具足戒。师从晦机,曾出任净慈寺主持。元延祐年间(1314-1320),居嘉兴大中祥符禅寺,并任嘉兴大中祥符禅寺主持。至治三年(1323),到元都燕京(今北京),深受帝师帕思巴尊宠。在京期间,他观光三都朝礼五台,搜集佛教流传史迹,费时20余年,潜心著述,完成佛教编年体通史著作——《佛祖历代通载》二十二卷。书中所载时间上迄自佛教传说的七佛和中国传说时代,终于他所处的元代元统元年(1333)。此书以禅宗为佛教正统,揽古叙今。该书力倡“自尊其教”。对历史上的儒、道两家,有褒有贬。时而援儒入墨,与斗佛者力争,而仍尊孔子。时而攻击斋醮和服饵修炼之术,而仍尊老子。念常以佛教中道观思想指导修史,尤重视中和。故对人对事论述较为公允。如承认韩愈为一代伟人,乃引西蜀龙氏之书,诋其言行悖戾。因念常颇涉儒书,在缁流之中较为赅洽。故使此书为世俗人等所接受。《佛祖历代通载》大部分内容取自宋道元《景德传灯录》和南宋祖琇《隆兴佛教编年通论》,故对补述宋、元二代佛教史实尤为重要。这也正是此书的价值所在。该书的缺点是,有的记述过于冗沉繁琐,年代史实亦有纰谬之处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吴中往哲记

    一卷。续吴中往哲记 一卷。续吴中往哲记补遗 一卷。《吴中往哲记》明杨循吉(1456~1544)撰。“续记”和“补遗”黄鲁曾(1487~1561)撰。杨循吉,字君谦,吴县(今江苏省苏州市)人,明成化年间

  • 封氏闻见记

    十卷。唐封演(生卒年不详)撰。关于封演的身世,史书记载不详。从本书记载资料得知,封演为唐中宗时大乐丞封希颜的侄子,少居淮海。天宝中太学生,天宝末进士及第。代宗大历间曾为昭义节度使薛嵩的幕僚,后归田承嗣

  • 正论

    见《崔氏政论》。

  • 金石萃编补正

    四卷。清方履篯撰。方履篯(1790-1831),字彦闻,河北大兴(今北京市)人。嘉庆二十二年(1817)举人。官至福建闽县知县。所著书有:《富蘅斋碑目》六卷、《河内县志》二十卷、《武陟县志》二十卷、《

  • 资麈新闻

    七卷。清魏裔介(详见《多识集》)撰。《资麈新闻》是抄撮一些杂说著作而成,主要内容卷一论述鬼神类,即幽冥因果,还魂托生之事。卷二论述阴阳类,都是方术家言,出自神枢经、洞元经、人元秘枢经之书。卷三论述词赋

  • 少阳集

    十卷。宋陈东(1087-1128)撰。陈东,字少阳,镇江丹阳(今江苏镇江市)人。东以贡入太学。钦宗时,曾上书论蔡京、童贯、王黼、李彦、梁师成、朱勔六人为六贼,请诛之以谢天下。李纲被罢官时,曾率诸生伏宣

  • 仪礼章句

    十七卷。清吴廷华(1682-1755)撰。廷华字中林,号东壁,初名兰芳,浙江钱塘人。康熙五十三年(1714)举人,由中书舍人历官福建海防同治。乾隆初年被举荐修编《三礼》。杭世骏《榕城诗话》称廷华去官后

  • 南唐二主词校

    一卷。清王国维(1877-1927)撰。王国维,初名国桢,字静安,又字伯隅,号观堂、永观,浙江海宁人。清代秀才,自幼敏慧,有才名。十六岁入杭州崇文书院学习,与同邑陈守谦、叶宜春、褚嘉猷交好,号称“海宁

  • 春秋左氏传古例诠微

    一卷。刘师培撰。刘师培祖孙四代都以《左传》名家。刘师培认为《左氏春秋》成于先秦,是传经之作,否定刘歆伪作说。只不过《春秋》经与《左氏传》原来都是两书单行,不相比附,自从杜预作《春秋经传集解》,发凡起例

  • 愚谷丛书

    见《拜经楼丛书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