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倚晴楼诗集

倚晴楼诗集

十二卷。《续集》四卷。清黄燮清(1805-1864)撰。黄燮清,原名宪清,字韵甫,一字韵珊,号吟香诗舫主人。浙江海盐人。道光十五年(1835)举人,后多次会试不第。转至江西虔州(今赣州)李蔼如幕下为宾。咸丰二年(1852)入仕,为实录馆誊录,后累任宜都、松滋两县知县。有政声。燮清少以词曲名世,中年以往益肆力于诗书文章,壮又却尘息影读老庄之书,而溺于神仙杳渺之说世。后工乐府,亦颇有成就。著有《拙宜园词》、《传奇七种》(包括《茂陵弦》、《帝女花》、《脊令原》、《鸳鸯镜》、《凌波影》、《桃溪雪》、《居官鉴》)和《国朝词综续编》)。是诗集编辑以年为序,前集始于癸未,终于庚戌(即道光三年至道光三十年——1823-1850);续集始于戊午,终于甲子(即咸丰八年至同治三年——1858-1864)。燮清诗作,胡凤丹认为:“余曰伯牙鼓琴子期知之,如不佞者,浅学寡闻未谙音律,何以文,为谨受而读之,集中如《题图》、《访友》、《观云》五七古,澜翻潮涌,诗中之昌黎也;《赠答》、《寿挽》、《哭女》诸篇,情真语挚挚,诗中之香山也;《杭城》,《纪事》及《避礼》、《克复》杂咏,忧愁抑郁,诗中之少陵也;《秋闱分校》、《松滋勘灾》诸律,仁者之心,其言蔼如诗中之漫叟也。”胡氏评价大略是文人相推许之套语。不过亦可证黄氏诗作在当时有一定影响。是书传本有清咸丰七年(1857)刻本、同治十一年(1872)刻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和剂局方

    见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。

  • 邱海二公文集合编

    十六卷。清焦映汉、贾棠撰。焦映汉、贾堂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。是集为焦、贾二人于琼州为官时所刻邱浚、海瑞诗文合集。凡十六卷。邱浚《琼台类稿》本七十卷,此集选定十卷;《海瑞集》有自作的稿引,不着卷数,此集定

  • 中庸古本述注

    一卷。清姜国伊(详见《大学古本述注》)撰。该书首有自序,又有序例。依《家语》子思子作《中庸》四十七篇,而改章为篇。首篇挈其纲领,述孔子言共十篇。明道费隐共十一篇。前五篇言人事,次三篇言鬼神,再次二篇言

  • 诗归

    五十一卷。明钟惺、谭元春同编。钟惺(1574-1629)字伯敬,号退谷。竟陵(湖北天门)人。竟陵派领袖人物。著有《诗经图史合考》等。谭元春(1586-1637)字友夏,号鹄湾。亦为竟陵人。钟惺友。著有

  • 谷音

    二卷。元杜本(1276-1350)编。杜本字伯源,江西清江人。元武宗、文宗均召而不仕。惠宗时召为翰林学士,又称疾归。人称清碧先生。有《清江碧嶂集》,此集卷末有张榘跋称:右诗一卷,凡二十三人,无名者四人

  • 古音考音乐韵学汇纂

    六卷。清张涛撰。涛字海峰,山东历城人,精《琴操》。其祖先多为善抚琴、能制琴之名家。此书系作者遵循其祖先张月梧《古音考》推演、搜辑而成,全书共六卷:卷一论述五音、十二律吕及十二韵字母、唇齿五音等,其中对

  • 省愆集

    二卷。明黄淮(1367-1449)撰。黄淮,字宗豫,浙江永嘉人。洪武三十年(1397)进士。除中书舍人。建文入文渊阁,升翰林院编修。累进右春坊大学士,辅皇太子监国。永乐十二年(1414),为汉王高煦所

  • 青史子

    一卷。题青史氏撰。作者真实姓名及生平均不可考。郑樵《通志·氏族略》第四,引《英贤传》说:“晋太史董狐之子,受封青史之田,因氏焉。”后人多以此种说法为牵强。梁玉绳《古今人表考》认为,“青史氏”应是古代一

  • 西圃丛辩

    三十二卷。清田同之(生卒年不详)编。田同之字在田,德州(今山东省德州市)人。康熙庚子年间举人,官拜国子监学录。同之博睹众家之文,杂采诸家学说,分类排队,纂集成此书。书中所引全系众人原文,并未加注自己的

  • 大元一统志

    元代官修地理总志。世祖至元二十二年(1285)由札马刺丁、虞应龙等编纂,至元三十一年(1294)完成初稿,共七百五十五卷。后因得《云南图志》、《甘肃图志》和《辽阳图志》,遂议重修,由孛兰盻、岳铉等主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