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养志居仅存稿经说

养志居仅存稿经说

八卷,经遗说一卷。清陈宗起(1798-1832)撰。宗起字敬庭,号叔度,江苏丹徒(今镇江)人,道光五年拔贡生,卒年仅三十五岁。除本书外,还著有《养志居文集》。本书兼采汉宋之说,没有门户之见,时或著明自己独到的见解。其《易说》博引各家传注,在当时说《虞氏易》的人都推崇张惠言的情况下,敢于不苟同流俗,指出其错误,并通过自己的辨论,使读者掌握《虞氏易》卦变的通例。《诗·大雅·大明》“会朝清明传”称“会甲也”,宗起认为这三字颇不成言辞,《说文》“会丛”,会即合,也是合,《毛传》当以这里的会为本,所以郑笺用“会合”来加以申说。因篆文“甲”字写作“”,字形与“”字相近,作字的人误在“”字下加上下注之形,于是就成了“宁”字。此说较对。按:《广雅》:“会,至也”,“会朝清明”是说牧野大战,至早晨而天下平定清明。其《礼说》也多可取之处。如“乡党仪制”,江慎修详考《礼经》并加以图说,但其所说深衣裳制较为可疑。郑注:“裳六幅,幅分之以为上下之杀”,说明六幅都斜分有杀,且裳本是六幅,如果象江氏所说,那么两幅斜裁就行了。其四幅正身之衣,取什么先裁而后缝呢?仍当缺疑,不可轻信。这实为有见,虽不依从旧说,但绝无叫嚣的恶习。书中也偶有不当之处,如“帝乙归妹”条认为帝乙是汤,而汤名天乙,《诗·召南》唐棣篇也误。有光绪十一年刊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易图说

    三卷。宋吴仁杰(生卒年不详)撰。仁杰字斗南,一字南英,号蠹隐,另号蠹豪,昆山(今江苏省昆山县)人,淳熙进士,历任罗田令,国子学录等职。撰有《古周易》十二卷,《集古易》一卷,《易图说》三卷。《易图说》是

  • 黔书

    二卷,清田雯纂修,田雯(1635-1704),字子纶,一字纶雯,号猗亭,晚号蒙斋,山东德州人,康熙三年(1664)进士,授中书舍人。历任户部主事、员外郎、光禄少卿、贵州巡抚、江苏巡抚、户部侍郎等职,清

  • 选声集

    三卷。附《词韵简》一卷。清吴绮(1619-1694)撰。吴绮生平详见《岭南风物纪》(辞目)。本集共三卷,其中小令、中调、长调各一卷。所录皆五代、宋人之词,标举平仄以为式。其字旁加方框者皆可平可仄之字,

  • 子苑

    一百卷。作者生卒年仕履均不详。此书抄本之首有籍圃主人,麦溪、张氏二人小印,但不知著书之人或藏书之人。书中内容是杂采诸子学说,分人伦、性行、学业、政事、人事等五门,每门之中又各分子目。论述每一事件之间则

  • 仪卫轩文集

    十二卷。《外集》一卷。《附录》一卷。《诗集》五卷。《遗书》三卷。清方东树(1772-1851)撰。方东树,字植之,安徽桐城人。主治经史。受学于姚鼐,为桐城派作家,以反汉学为旗帜,极力宣扬程朱理学。曾谓

  • 两广奏草

    十六卷。叶盛撰。叶盛(见《叶文庄公奏疏》)。《两广奏草》原与其他奏议合为一编,后来单独刻印。此奏草是叶盛于天顺二年(1458)巡抚两广时所上疏稿。书前卷首有嘉靖辛亥(1551)张寰的序,称叶盛著作颇多

  • 摛文堂集

    十五卷。《附录》一卷。宋慕容彦逢(1067-1117)撰。慕容彦逢,字淑遇,宜兴(今江苏宜兴)人。元祐三年(1088)进士,调铜陵主簿。复中词科,迁淮南节度推官。崇宁元年(1102),除秘书省校书郎,

  • 云梦县志略

    十二卷,首一卷,末一卷,清吕锡麟修,程怀璟纂。吕锡麟,字柯亭,号仁止,河南新安人,附监生,官云梦知县。程怀璟,字玉农,号小宋,本县人,拔贡,官至云南按察使。明万历十六年(1588),邑人邹观光纂《云梦

  • 念八翻传奇

    二卷。清万树撰。万树生平详见《空青石传奇》条。此剧二卷,内容叙写书生虞柯寄寓开封尼庵邻家,托尼姑向祝翰林孤女凤车借《汉书》,其书乃凤车手批之本。虞生看过对其产生爱慕之心,还书时将己作《玉壶乐府》附上,

  • 紫微杂记

    见《紫微杂说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