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冕服考

冕服考

四卷。清焦廷琥(生卒年不详)撰。廷琥为江苏江都县(今江苏江都)人。父焦循,举人,著述甚富,有《易通释》、《孟子正义》诸书三十余种。廷琥,字虎玉。诸生,能读书,传父业,著有《益古演段开方补》一卷及《蜜梅花馆诗文钞》。见《续纂扬州府志》,清《国史》附《焦循传》。是书首有廷琥自序,略言“家君撰《群经宫室图》既成,谓廷琥曰:‘三代制度,最宜考核者,莫如冠服。’廷琥以此尝搜考古冠服制度,后得兴化任子田《深衣释例》《弁服释例》二书,足裨后学。而冕服阙如,欲补葺之。今年正月,与门人辈讲《论语》麻冕章,或以冕制问,因举注疏之说授之。一说不能,则旁引众说,遂取群经之言冕服者,列而考之。先以经文,次核诸汉唐注疏之外,旁征诸杜君卿、聂崇义、陈用之、杨信斋、马贵与诸家之书,其有不能通者,为辨证之。首以冕服,终以逼舄。秦汉以后冕服沿革,附见于末,共成四卷,名《冕服考》云云。是书卷一自“冕作于皇帝”至“纁裳前三幅后四幅辟积无数”,卷二自“古天子冕服十二章”至“冕服有裼袭之制”,卷三自“衮冕”以下至“元冕”,“公卿大夫降服有差,皆谓裨冕”至“有舄冕服皆赤舄,自天子至卿大夫同”,卷四为秦汉以后冕服制度。是书博引群经诸史,《通典》《通考》,古今诸儒著述涉冕服者莫不搜集,致力用心,颇为勤苦。如引《五经异义》“夏旒黑白赤组,殷旒黑青组”驳应劭《汉官仪》“周加重旒”之非;引《大戴礼》诸书纩塞耳,言纩者多不言瑱;《诗》玉之瑱、《弁师》玉瑱、《檀弓》象瑱,言瑱者多不言纩,谓“瑱与纩不并用”,而驳陈祥道《礼书》“纖下有纩,纩下又有玉”为不足据,亦有所见。此类甚多,不备列。是书荟萃经史,颇称博洽,凡涉于冕服者,洪隙无遗,诚为治礼者所宜注重也。是书有《积学斋丛书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音声纪元

    六卷。明吴继仕撰。继仕字公信,一字信甫,号苍舒子,徽州休宁(今安徽休宁县)人。书室名熙春堂。精音律。尚著《七经图》。卷首有焦竑序及自序,自序云:“天地有阴阳、有风气、有时令、有温热凉寒,则声有平上去入

  • 亦有秋斋诗钞

    二卷。清钮福畴(生卒年不详)撰。钮福畴字西农。吴县(今江苏苏州人)。道光丁酉科拔贡。出宰皖江,历任休宁、全椒、泾县、舒城等县知县,所至勤政爱民,誉有“青天”之称。工词翰。题其室曰“亦有秋斋”。该书卷首

  • 浙士解经录

    ①四卷。清阮元录。按阮氏于乾隆五十九年,由山东学政调任浙江学政,此录是浙士们为接受阮氏考核而作的。阮氏有序,谓“风檐短晷,无书可校。证据少舛,辄恕而存之。所录除《论语·乡人饮酒》解系拟作。据《礼记·乡

  • 绿牡丹

    又名《四望亭全传》、《龙潭鲍骆奇书》、《宏碧缘》。撰者不详。《绿牡丹》是清代中叶的一部长篇章回小说,大约成书于道光十年前后,作者已无可考。全书共六十回,叙述江湖侠女花碧莲与将门之子骆宏勋,在剪除武周佞

  • 鹿川田文集

    五卷。程颂万(生卒年未详)撰。程颂万字子大,号十发,湖南宁乡人。清末官湖北侯补道,入民国后不仕而卒。颂万少受诗古文法于其从兄颂藩。颂藩遗集中有与子大弟论诗文书札多通,是其事实。颂万少颖敏,年十五六时诗

  • 言行龟鉴

    八卷。元张光祖(生卒年不详)编。张光祖生平事迹不详。惟有此书卷首大德癸卯(1303)陈普序,称其字绍先,襄国(今河北邢台西南)人。大德五年(1301)为泉州推官。又有大德甲辰(1305)熊禾序,称张光

  • 诗推度灾

    ① 一卷。明孙珏辑。谓或齐诗授受之遗。所辑共计十二条,没有注明出处。现据考证,首条“阳本为雄”等二十五字,引见《太平御览》,“雄雌俱行”等二十四字,引见《广雅·释天音义》,“惟上天下地”等八字,引见《

  • 陶学士集

    二十卷。明陶安(1315-1371)撰。陶安,字主散,安徽当涂人。元至正四年(1344)举乡试,授明道书院山长。朱元璋置翰林院,首召陶安为学士,并亲制门帖“国朝谋略无双士,翰苑文章第一家”赐之。洪武元

  • 学春秋随笔

    十卷。清万斯大(详见《仪礼商》)撰。斯大熟精“三礼”、《春秋》,曾纂集诸家治《春秋》之说,得二四二卷,康熙十二年(1673)毁于火;此后重行搜辑,倾其心力,一志著述,可惜未毕功即辞世,其书亦不传。《学

  • 尚书职官考略

    一卷,附表一卷。清王廷鼎撰。王廷鼎字羡瓠,江苏震泽(今江苏省吴县)人,诸生,俞樾弟子。此书首有俞樾的序。始自《尧典》之“羲和”,止于《吕刑》的“师”,共五十五事。本书拾遗订异,时有所得。比如王廷鼎认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