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初刻拍案惊奇

初刻拍案惊奇

四十卷。明凌濛初(1580-1644)编撰。凌濛初字玄房,号初成,一号稚成,别号即空观主人,浙江鸟程(今浙江湖州市)人,明末文学家。少壮时于科场不得意,专以著书和刻书为业。五十五岁时,授上海县丞,署理海防及漕盐等事务,颇有政绩,后升任徐州通判。明末参与镇压农民起义,1644年被李自成义军围困,呕血而死。一生著作甚丰,有白话短篇小说集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和《二刻拍案惊奇》,世称“二拍”,与冯梦龙“三言”并称“三言二拍”。选编有散曲、传奇集《南音三籁》,著杂剧《虬髯翁》、《北红拂》及传奇《乔合衫襟记》,另有《言诗翼》、《诗逆》、《诗经人物考》等各类著作,多已不传。《初刻拍案惊奇》每卷演一个故事,计四十篇。凌氏在该书《原序》中说,有书商见冯梦龙“三言”颇受读者欢迎,建议他仿效作之。而宋元的旧小说,已被冯氏“搜刮殆尽”,“因取古今来杂碎事可新听睹、佐谈谐者,演而畅之。”故事取材也有出自《太平广记》、《夷坚志》、《剪灯新话》、《剪灯余话》等前人小说的,但综观全书,据旧本改写或抄录者很少,大部分是凌氏的创作。故事时代属唐代九种,宋代七种,元代六种,明代十三种,时代不明的五种。该书故事中的主要人物,不是以往文学中那些帝王将相、英雄美人,而多是平民百姓。市民商人、贩夫走卒、娼妓小偷等向来不登文学大雅之堂的人物成了主角。这种观念的变化,来自于明清之际市民阶级意识形态影响。而且书中冲破以商为末流的正统意识,肯定了商人们冒险逐利的活动,如开篇第一卷《转运汉巧遇洞庭红,波期胡指破鼍龙壳》,写主人公文若虚带仅值一两银子的“洞庭红”出海获重利,以及在荒岛上意外得到珍宝的奇遇。同时,书中不少篇章也描写了各类奸骗盗杀等丑恶故事,展示了金钱情欲漩涡中被扭曲了的人性。很多故事描写了婚姻恋爱和男女关系,其中较好之作如卷九《宣徽院仕女秋千会,清安寺夫妇笑啼缘》等,批判了封建门第和嫌贫爱富的婚姻观念,肯定了青年男女对爱情婚姻自由的大胆追求。该书描写婚姻爱情比较直率大胆,毫不掩饰地写青年男女对情与欲的要求,与理学家提倡的“存天理、去人欲”主张尖锐对立,明显可见作者受到明代李贽等思想家崇尚“童心”、“赤子之心”进步思想的影响,主张人性自由发展,崇尚“真”,反对虚饰。所以像陆蕙娘那样抛弃了骗子丈夫跟人私奔的行为(《张溜儿熟布迷魂局,陆蕙娘立决到头缘》),被称赞为“侠”;而许多道士和尚披着圣洁外衣荒淫纵欲的行径(卷六、卷十六、卷二十六),则因其出于虚饰,作者大加挞伐。在涉及男女关系的情节中,虽然作者声明“绝不作肉麻秽口,伤风化,损元气”(该书《凡例》),但色情秽亵描写其实不少,比冯氏“三言”露骨赤裸。另外,宣扬封建伦理道德和迷信果报观念的说教也杂陈其间,不脱时代局限。关于取材原则,作者在《凡例》中说:“事类多近人情日用,不甚及鬼怪虚诞。正以画犬马难,画鬼魅易,不欲为其易而不足征耳。”所以该书故事多是描写世俗人情,涉及神鬼怪异之事很少,现实性较强。虽也间杂少量诗词,但故事主体用通俗简练的语言叙述,人物形象较生动,情节曲折。总之,该书是“三言”之后明代白话小说的又一重要著作,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。该书的明崇祯戊辰(1628)尚友堂原刊本四十卷,是全本,现藏日本日光山轮王寺慈眼堂法库。国内流传的有多种三十六卷刻本:复尚友堂本,清消闲居本,松鹤斋本,万元楼刊本,敬业堂刊本。铅印的有:上海杂志公司《中国文学珍本丛书》本及中央书店、新文化书社的翻印本。1957年,古典文学出版社以复尚友堂本为底本,参补其它版本,以《初刻拍案惊奇》为题出版。1985年,上海古籍出版社据日本藏的尚友堂本影印全本。1992年,海南出版社据日本尚友堂本排印全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雪舫诗钞

    八卷。清周宣猷(约1736年前后在世)撰。周宣猷(生平详见《柯椽集》辞目)。此集共八卷。所录皆为其自乾隆十六年(1751)至乾隆二十二年所作之诗。分年编次。前七卷名《菤葹小草》,后一卷为《南巡纪盛》。

  • 清华斋赵帖

    十二卷。清姚士斌及其孙姚学经集刻。其中姚士斌刻前八卷,姚学经续刻后四卷。姚士斌、姚学经,生平见《白云居米帖》。清乾隆庚戌(1790)钱大昕在《序》中,记述了该帖的完成经过,并给予较高评价。姚士斌曾收集

  • 王氏经说

    六卷。清王绍兰(详见《周人经说》)撰。本书卷一为《周礼》,卷二为《礼记》,卷三,卷四、卷五为《左传》,卷六为《公羊》、《穀梁》。其考订经义,颇多可取之处。如“共簠簋”一条,认为《毛传》据内因此簋圆簠方

  • 切韵笺注

    唐长孙讷言撰。长孙讷言为北周仆射长孙俭之后,唐黄门侍郎长孙师之子,曾官德州司户参军。《切韵》问世以后,“时俗共重,以为典规;然苦字少,复阙字义”,所以增订修补《切韵》的作品也就渐渐地多起来。据《广韵序

  • 檀弓辨诬

    三卷。清夏忻(1789-1871)撰。夏忻,字欣伯,其父銮,字德音,安徽当途(在马鞍山市南部)人,道光五年(1825)举人,为官婺源教谕。居京时,曾为师于白小山总宪家,恒孝廉,有耐心,曾授《诗经注疏》

  • 舍是集

    八卷。清王翼凤(生卒年不详)撰。王翼凤,约生于清末,江苏仪征人。他世承儒素,十八岁入学宫,其间泛读九经诸子。主持家业,居业无恒,年青时曾浪迹山水之间,被褐行吟,幽忧劳苦;年壮后专心以八股求取功名,终无

  • 空同集

    六十六卷。明李梦阳(1473-1530)撰。李梦阳字献吉,号空同子,甘肃庆阳人。弘治六年(1493)举陕西乡试第一,次年进士及第,因连丧父母,居家守制,弘治十一年(1498)出户部主事,迁郎中,官至江

  • 清泉精舍小志

    一卷。明黎民表编。黎民表,字维敬,自号瑶石山人。从化(今属广东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嘉靖十三年(1534)举人,授翰林院孔目,迁吏部司务。以能文用为制敕房中书。后加官至参议。此编系其家居唱和之诗。卷首自序

  • 夏口县志

    二十二卷,首一卷,附补遗一卷,民国侯祖畬修,吕寅东等纂。侯祖畬,字小汀,直隶南皮(河北南皮县)人,官夏口知县。吕寅东,字莼臣,本县人,举人。夏口,本汉阳县境,清光绪二十四年(1898),分汉阳襄河以北

  • 春秋世族辑略

    二卷。清王文源撰。文源字梦圃,丹徒(今江苏丹徒)人,乾隆四十四年己亥(1779年)恩科孝廉。性耽《左传》,尤工小楷。著有《春秋列国辑略》及《春秋世族辑略》。该书作成于乾隆四十五年庚子(1780),未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