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刻烛集

刻烛集

一卷。清曹仁虎(1731-1787)编。曹仁虎字来殷,号习庵。嘉定(今上海)人。乾隆二十二年(1757),乾隆帝南巡,召试,列一等,特赐举人,授内阁中书。二十六年(1761)进士,改庶吉士,授编修。官至侍讲学士。五十一年(1786),督学广东,遭母丧,哀痛过度而死。曹仁虎博学多识,在翰林院时,每遇朝廷大乱,典册多出其手。其尤以诗著称,与王鸣盛、王昶、钱大昕、赵文哲、吴泰来、黄文莲合称“吴中七子”。其诗以吟咏景物,登临凭吊和酬赠唱和之作为主。其写法上宗法唐人。各体之中,以七律较优,凝炼高深,声调清亮。其五律同样具有语言精炼,境界浑融的特点。著有《曹学士遗集》。此编为曹仁虎、王昶、赵文哲、吴省钦、省兰、严长明、沈初、陆锡熊、程晋芳、阮葵生、董潮、汪孟名、陆耀等唱和之诗。王昶有《春融堂集》。赵文哲有《璞庵全集》。省钦有《白华诗钞》。省兰有《听彝堂偶存稿》。严长明有《严冬友诗》。沈初有《兰韵堂集》。陆锡熊有《宝奎堂集》。程晋芳有《蕺园诗集》。阮葵生有《茶余容话》。汪孟鋗有《厚石斋集》。董潮字晓沧,浙江海盐人。乾隆二十八年(1763)进士,改庶吉士。陆耀字朗夫,号青来,江苏吴江人。乾隆十七年(1752)举人,官至湖南巡抚。案汉武柏梁诗,说者谓联句所由昉。自后宋欧阳修,有《礼部唱和集》,载于《宋史·艺文志》,而书不传。传者有邓忠臣等《同文馆倡和诗》。此集为仁虎等,乾隆二十九年(1764)至三十一年(1766)在都门各种联句之作。日本国相,曾以饼金购之,是为艺林嘉话。至于诸诗,风格相近,无大优劣。有乾隆四十四年(1779)家刻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吕忠穆公遗事

    一卷。作者不详。记宋吕颐浩事迹。吕颐浩(1071-1139),字元直,谥忠穆,高宗朝宰相。本书每条必曰“公于某事”云云。当为其后人所述。有《永乐大典》本、清乾隆四十二年(1777)孔继涵家抄本(现藏北

  • 三垣笔记

    三卷,附识三卷。明李清(详见《南北史合注》)撰。此书所记大都是李清于明崇祯、弘光两朝,历官刑、吏、工科给事中时所见所闻,故名之为《三垣笔记》。书中记明末朝章典故和重要廷臣的言行事迹,并及崇祯、弘光二帝

  • 音学全书

    三十四卷。清王起鹏撰。起鹏字芝兰,改名第兰,号苕若,新城(今河北新城县)人。乾隆己酉(1789年)举人,官湖北谷城县令。谓读《切韵指掌图》,恍然悟今所传之等韵即古之韵书,于是以类相求,用宋郑庠之说,以

  • 周官考征凡例

    不分卷。清末廖平撰。廖平另撰有《周礼订本略注》,已著录。此书主要观点有五:一,认为《曲礼》之“六大、五官、六府、六工”,当为《周官》旧题,应在经末附《曲礼旧题统属各官》表以不没其实;二,认为《周官》官

  • 惠州府志

    二十卷首一卷。清吕应奎修,黄挺华纂。吕应奎,盖平(今辽宁盖县)人,荫生,康熙二十一年(1682)任惠州知府。宋黄以宁纂惠阳志,元姜文龙修之,然其时惠所属仅归善、博罗、海源、海丰四县,而龙川、长乐、兴宁

  • 汤液本草

    三卷。元王好古(详见《医垒元戎》)撰。书名“汤液”取其《汉志》中“汤液经方”之义。王氏取本草及张仲景、成无已、张洁古、李东垣之书,间附己意,于南宋嘉熙二年(1238)辑成此书。上卷为药性总论部分,选录

  • 听秋轩诗集

    六卷。清骆倚兰撰。骆倚兰,生卒年不详,字佩香,号秋亭,江苏句容人,龚世治之妻。《闺秀诗》云:“佩香博通经籍,工诗,适金陵龚世治,早寡无子,课螟蛉女以自遣,旧居广陵,厌其喧嚣,徙于丹徒之西部,食贫自守,

  • 列女传补注

    八卷。叙录一卷。清王照圆(生卒年不详)撰。照圆字婉佺,一字瑞玉,山东福山人,栖霞郝懿行之妻,受封为宜人。《列女传》为西汉刘向所著,始有曹大家、綦母邃、虞贞节三家注。大家注十五卷,至北宋犹存,见《史记正

  • 岳池县志

    二十卷首一卷,清何其泰修,吴新德纂。何其泰,曾任岳池县知县,候补通判。吴新德字让泉,邑人,咸丰十一年(1861)举人。光绪元年(1875),大府议修省志,通行各州县饬取事实。何其泰奉檄后,乃集绅筹派,

  • 学斋占毕

    四卷。南宋史绳祖(生卒年不详)撰。史绳祖字庆长,眉山(今属四川)人。早年从学于魏了翁,官至朝清大夫直焕章阁,主管成都府玉局观。勤奋好学,经史百家之书,无所不读。此书卷首自谓:“余少之时,将求多能,蚤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