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医门法律

医门法律

六卷。清喻昌(详见《尚论篇》)撰。喻氏为防止医生临证之失,于顺治十五年(1658)始撰是书。所谓“法”,系指辨证论治的法则;所谓“律”乃为防止临证失治、误治而给医生出示之“禁例”。故以“法律”名书。全书约二十三万余字。卷一叙述四诊之法及《内经》、《伤寒》证治法则;卷二至卷六以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六淫及杂病为纲,分为中寒、中风、热、暑、湿之气、伤燥及疟疾、痢疾、痰饮、咳嗽、关格、消渴、虚劳、水肿、胀病、黄疽、肺痈、肺痿等门,分别阐述其证治。每门之下,先论病因、病理及其演变,次论“法”,再言“律”。而“法”、“律”为全书的重点。全书纲目清楚,论理透彻,尤其是《大气论》、《秋燥论》两篇论文颇有影响。在《秋燥论》中对秋燥独加阐述,对燥之论述,从其邪气生成、病邪性质、致病特点、临床表现、治疗原则、临床用药一一加以论述,阐明了燥气伤肺的病理变化。因而喻氏用药长于甘寒润燥。强调治燥应当使津液生而不枯,气血利而不涩,道路通而不结的原则。创立了清燥救肺汤。喻氏的这一治疗法则和创立方剂,体现了其对燥病治疗的独到经验,可谓对燥证深刻认识的一大家,其影响久远。《大气论》中,喻氏对“大气”进行阐述,其学术观点对后世很有影响,如张锡纯著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中论大气,创立升陷汤等,均与喻氏之倡导有密切关系。喻氏还阐述了胸中阳气的主要作用,故其用药长于辛温通阳。认为人体生理活动,及生长壮老过程,均与人身大气有关。大气即胸中阳气,乃人体活动的基本动力,强调治病不能误伤大气。论文论理颇有见地,深受后人推崇。《四库全书总目》评曰:“盖古来医书,惟著病源治法,而多不及施治之失。即有辨明舛误者,亦仅偶然附论,而不能条条备摘其咎,昌此书乃专为庸医误人而作。”有顺治十五年(1658)刊本,1959年上海科学技术卫生出版社铅印本,《四库全书》本。此书后附《寓意草》一卷。为喻氏所治医案。成书于崇祯十六年(1643)。全书七万一千字。书前有医论二篇,一篇为先议病、后用药,一篇为与门人定议病证。次为喻氏经治医案六十二则。其内容包括就诊时间、姓名、性别、年龄、住址、体型、神情、气色、语言、呼吸、发病时间、治疗经过、服药效果、目前状况、脉象、病位、病因、病机、治疗方法、选方用药以及预后判断等。可见喻氏提出的议病式,内容丰富,理、法、方、药悉备,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,对后世颇有影响。书中所记有三十余例伤寒医案,可体现其对伤寒研究的学术思想。此外在书中验案中体现了其对大气、秋燥等认识的基本观点。而喻氏对温病的看法,对以后温病学说的形成很有影响。有崇祯十六年(1643)刊本、光绪三十一年(1905)经元书屋刻本、1959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、《四库全书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老子道德经义疏残卷

    或曰唐刘进喜(生卒年不详)撰。刘进喜,隋唐时著名道士,精通老子之书,所注《老子》风靡一时。当时佛道之争相当激烈,武德九年(626),传说刘进喜所作《显正论》大挫佛家声势,刘进喜因此名声更振,更为道家推

  • 诗经精义汇钞

    四卷。清陆锡璞撰。锡璞有《诗经精华汇钞》,见前。本书体例与《精华汇钞》相同,只一繁一简而已。卷首有锡璞自序,斥汉学为曼衍支离,与前书一样,不免门户之见。此书有道光三十八年(1838)刻本。

  • 浩然斋雅谈

    三卷。宋周密(1232-1308)撰。周密,字公谨,号草窗,又号萧斋,又号弁阳萧斋。山东济南人。理宗朝官浙江义乌县令,宋亡不仕,自号泗水潜夫。其人著作甚丰,以辑录旧闻者居多,有《齐东野语》,《武林旧事

  • 三朝宸帖

    二卷。明董其昌生平见《红绶轩帖》书。此帖为明柏乡(今属河南省)吕兆熊官任凤阳巡抚时,由于其祖父、父亲及妻室等三代受到朝廷诰封,而请求董其昌作此书。该书计有诗文十六首,共二卷,且有董氏自题成书原因。与董

  • 周礼军赋说

    四卷。清王鸣盛(1722-1793)撰。王氏另有《尚书后案》,已著录。王氏从经、史、子及其注疏中广为钩稽、征引言及周制军赋者,辑成此书。书凡四卷,卷一自总论《周礼》军赋,依次为总论王畿军制、六乡、廛里

  • 周易玩辞

    十六卷。项安世(?——1208)撰。项安世,字平父,学者称平安先生。其后括苍人,后家江陵,项安世治《易》,大体上本于程颐。所不同者,《伊川易传》只讲义理,而《周易玩辞》则兼及象数。项安世认为《易》之道

  • 二十一史论赞辑要

    三十六卷。明彭以明编撰。以明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,《四库全书总目》载其为庐陵(今江西吉安)人,万历年间(1573-1620年)诸生。该书采录历代史书中“论赞”部分,以为习史备览。其最早版本是万历三十七年

  • 随州志

    ①四卷,清刘修,何藩等纂。刘,直隶高阳(河北高阳)人,进士,官随州知州。何藩,随州人,庠生。州志明以前无可考,成化十三年(1477)州牧伍希闵修志,嘉靖十六年(1537)州牧任德再修,又有州人颜木撰《

  • 明季史料

    共十种三册。是书为明代史料的汇编,包括徐世溥撰《汇变纪略》一卷、佚名撰《江陵纪事》一卷、许重熙撰《江阴城守纪事》一卷、佚名撰《东林事略》一卷、无名氏撰《东林纪事本末论》七首、蔡鼎撰《孙高阳先生前后督师

  • 潜江县志续

    二十卷,首一卷,清史致谟修,刘恭冕、郭士元纂。史致谟,字干辅,江苏阳湖人,监生,官潜江知县。刘恭冕,字叔俛,江苏宝应人,光绪间举人,主讲潜山经心书院。郭士元,字后庞,湖北南漳人,咸丰间举人,官潜江教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