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医门法律

医门法律

六卷。清喻昌(详见《尚论篇》)撰。喻氏为防止医生临证之失,于顺治十五年(1658)始撰是书。所谓“法”,系指辨证论治的法则;所谓“律”乃为防止临证失治、误治而给医生出示之“禁例”。故以“法律”名书。全书约二十三万余字。卷一叙述四诊之法及《内经》、《伤寒》证治法则;卷二至卷六以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六淫及杂病为纲,分为中寒、中风、热、暑、湿之气、伤燥及疟疾、痢疾、痰饮、咳嗽、关格、消渴、虚劳、水肿、胀病、黄疽、肺痈、肺痿等门,分别阐述其证治。每门之下,先论病因、病理及其演变,次论“法”,再言“律”。而“法”、“律”为全书的重点。全书纲目清楚,论理透彻,尤其是《大气论》、《秋燥论》两篇论文颇有影响。在《秋燥论》中对秋燥独加阐述,对燥之论述,从其邪气生成、病邪性质、致病特点、临床表现、治疗原则、临床用药一一加以论述,阐明了燥气伤肺的病理变化。因而喻氏用药长于甘寒润燥。强调治燥应当使津液生而不枯,气血利而不涩,道路通而不结的原则。创立了清燥救肺汤。喻氏的这一治疗法则和创立方剂,体现了其对燥病治疗的独到经验,可谓对燥证深刻认识的一大家,其影响久远。《大气论》中,喻氏对“大气”进行阐述,其学术观点对后世很有影响,如张锡纯著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中论大气,创立升陷汤等,均与喻氏之倡导有密切关系。喻氏还阐述了胸中阳气的主要作用,故其用药长于辛温通阳。认为人体生理活动,及生长壮老过程,均与人身大气有关。大气即胸中阳气,乃人体活动的基本动力,强调治病不能误伤大气。论文论理颇有见地,深受后人推崇。《四库全书总目》评曰:“盖古来医书,惟著病源治法,而多不及施治之失。即有辨明舛误者,亦仅偶然附论,而不能条条备摘其咎,昌此书乃专为庸医误人而作。”有顺治十五年(1658)刊本,1959年上海科学技术卫生出版社铅印本,《四库全书》本。此书后附《寓意草》一卷。为喻氏所治医案。成书于崇祯十六年(1643)。全书七万一千字。书前有医论二篇,一篇为先议病、后用药,一篇为与门人定议病证。次为喻氏经治医案六十二则。其内容包括就诊时间、姓名、性别、年龄、住址、体型、神情、气色、语言、呼吸、发病时间、治疗经过、服药效果、目前状况、脉象、病位、病因、病机、治疗方法、选方用药以及预后判断等。可见喻氏提出的议病式,内容丰富,理、法、方、药悉备,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,对后世颇有影响。书中所记有三十余例伤寒医案,可体现其对伤寒研究的学术思想。此外在书中验案中体现了其对大气、秋燥等认识的基本观点。而喻氏对温病的看法,对以后温病学说的形成很有影响。有崇祯十六年(1643)刊本、光绪三十一年(1905)经元书屋刻本、1959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、《四库全书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香草校春秋左传

    六卷。清于鬯(详见《卦气直日考》、《周易读异》)撰。于鬯,南汇(今属上海市)人,清代著名学者。他的著述很多,主要有《香草校书》及《香草续校书》、《战国策注》等等,具有一定的影响。此书即所著《香草校书》

  • 南菁书院丛书

    八集,四十五种,一百四十四卷。清王先谦(已著录)编。王先谦在江宁试学时曾刻有《皇清经解续编》,之后,收检藏书,连同新购得的著作,汇刊成此丛书。丛书编定时,清代经学最盛,尤重考据。丛书所收,多为清代学者

  • 监国鲁五年大统历

    明黄宗羲(1601-1695)撰。宗羲字太冲,号梨州,余姚人。康熙中举鸿博,荐修《明史》,均力辞。诏取所著书宣付史馆,史局大案,必咨之。卒年八十有六。著有《南雷文定》、宋元明儒学案等书数十种。学者称其

  • 古香楼遗稿

    十卷。清沈长春(生卒年不详)撰。沈长春,清中叶人,字小如,籍归安(今浙江吴兴)。古香楼,是作者读书之所。其人乃乡邦巨儒,扬历仕途,官至州牧,郡守,按察使。诗词是其余事,然而天资高迈,下笔滔滔。《古香楼

  • 张襄壮奏疏

    六卷。张勇撰。张勇(1616-1684),明末清初陕西详县人,一说上元卜、咸宁人,字飞熊。明末为副将。顺治二年(1645)降清,参加镇压李自成部起义军和西北回民米喇印、丁国栋反清起义,升甘肃总兵。十五

  • 夏小正小笺

    四类。清王贞(生卒年不详)撰。王贞,字彦明,别号月池主人,安徽婺源人。书首有自序,略言:“先民有言,《夏小正》即孔子得夏时于杞之书,汉太傅戴氏尝为之传,合而订为礼书。隋唐以降,有别自为卷行世者。宋政和

  • 周易象义

    不分卷。明章潢(1506-1588)撰。潢字本清,南昌人。万历三十三年(1605)被荐授予顺天府学训导,因年已七十九岁而未能赴任,但仍享官俸,八十二岁时终于家。事迹附载《明史·儒林传》邓元锡传末。该书

  • 圭庵诗录

    不分卷。清吴观礼(?-1878)撰。吴观礼,字子隽,号圭庵。仁和(今浙江杭州)人,同治辛未进士,官编修。同治初,吴观礼以刑曹参与左宗棠军幕,后思母,辞归。入都礼部试,中第,旋入词林。光绪时,典试蜀中,

  • 孟子说

    七卷。清姜郁嵩撰。姜郁嵩本姓郁,名嵩,湖北武昌人。是书首有李有序,又有郁嵩自序及凡例。是书不录经文,不用训诂,每章隐大意,但理解不出《集注》之外,且约繁为简,便于阅读。该书有光绪三十三年(1907)刊

  • 读律佩觿

    八卷。清王明德(生卒年不详)撰。王明德,字金樵,高邮人。官至刑部陕西司郎中。《读律佩觿》成书于康熙甲寅年(1674年)。书中记载当时实行的清代律例,分类编辑,并分别进行阐释。附有《洗冤录》及《洗冤录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