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十三经音略

十三经音略

十二卷。清周春(1729-1815)撰。周春字芚兮,号松霭,晚号黍谷居士,浙江海宁(今海宁县)人。乾隆甲戌进士,官广西岑溪知县,在任期间,革除陋规,全不扰民,有古循吏之风,因忧离职。归家三十余年,潜心学问,著述颇丰。除本书外,还有:《孝经外传》一卷、《尔雅补注》四卷、《小学余论》二卷、《佛尔雅》八卷、《辽诗话》二卷、《杜诗双声叠韵》八卷、《〈红楼梦〉随笔》等。周春曾遍读释藏六百余函,也曾浏览四部七略,究心字母,在韵学方面尤有心得,本书即为其音韵学方面的成果。全书以陆氏《释文》为权舆,参考《说文》、《玉篇》、《广韵》、《五经文字》等书,共成十二卷,其中《易》一卷,《书》一卷,《诗》二卷,《春秋三传》一卷,“三礼”一卷,《四书》一卷,《孝经》一卷,《尔雅》三卷,后附《大戴礼》一卷,因为《大戴礼》宋朝时曾被列为十四经。周春治音韵,字必审音,音必归母,一丝不苟,从而使本书成为研究反切的最精之书。周春深通音韵,讲求字母,是音韵学之正宗,因此,对前贤及时辈多有评论。其《致卢文弨论音韵书》,认为顾炎武全然不讲字母,毛奇龄字母之学也颇为粗疏,并痛诋明代陈第,对江永、戴震之说,也以为不对。称赞李光地恪守古法,最为醇正,其说毫无瑕疵;推崇潘耒的《类音》穷究南北古今的变化,尤为精妙。其《答钱大昕论毛诗叶韵书》,也与钱氏不太相合。但本来就不应该用后出的韵往前去套“三百篇”,更不能以字母去套“三百篇”。所以叶德辉读本书时,认为周春拘于字母之说,抹杀前人成果未免过于自信,(见叶德辉《郋园读书志》二)。不过周春认为不可师心,应讲求字母,乃是笃论,也是音韵的正宗。何况本书既精且博,一以字母为归,颇为严谨。如其《易音辨》说,“‘需’,陆氏《释文》音‘须’,心母字也,今通读如‘舒’,乃心音转为审也。‘濡’音‘儒’,‘繻’亦音‘儒’,并日字母,今通读‘濡’、‘繻”并如‘舒’,则由‘需’字偏旁而误”,等等。有《周松霭遗书》本,粤雅堂丛书本(二编第十一集)、丛书集成初编本语文学类,有十三卷附录一卷本。

十二卷。清周春撰。周春生平见“尔雅补注”。本书主要是对《十三经》文字辨析音读。主要内容有:(1)辨别古音两读而义不殊的词语;(2)据音辨物,究其形状;(3)辨别字音迥异而后世相混的词语;(4)辨别音同义异的词语;(5)辨析俗字而主从今;(6)辨析本字而不泥古。此外,对《十三经》的异文和注释音切,有所考证;对《说文》的“读若”之例亦加以分析。音注颇多重出,不够统一,分类尚欠条理。有1936年商务印书馆《丛书集成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区种五种

    五卷。附录一卷。清赵梦龄(生卒年不详)辑。赵梦龄,字锡九,号菊斋,又号西湖寄生,仁和(今属浙江杭州市)人。《区田五种》辑录了五种有关“区田法”的著作。有宋葆淳的《汜胜之遗书》、孙宅揆的《区种图说》、帅

  • 余力稿

    十二卷。明徐贯(约1470前后在世)撰。徐贯字元一(或作原一),淳安(今浙江淳安县)人。明天顺元年(1457)进士,官至工部尚书。著有《余力稿》。是集为徐贯本人编定,由其子徐颐初刻于舒城。前有弘治十二

  • 古今逸史

    五十五种,二百三十三卷。明吴琯编。吴琯为漳州府漳浦(今属福建省)人,生卒年不详。《四库提要》云吴氏为隆庆辛未年(1571)进士,王重民已考证其误。其人曾校刊《古诗纪》,并依其范例编辑《唐诗纪》一百七十

  • 修史试笔

    二卷。清蓝鼎元(详见《平台纪略》)撰。记述从唐房玄龄、杜如晦到五代王朴36人事迹,并各缀以断论。蓝鼎元曾拟修《宋史》,而以此为试笔,故名。《四库全书》列于存目。

  • 稷香馆丛书八种

    二十七卷。吴瓯编。吴瓯,生卒年不详,字伊贤,辽宁省辽阳市人。研治文字训诂之学。吴氏荟萃清代名家考订《说文解字》的稿本八种,用原书影印,题名《稷香馆丛书》。《说文疑》十二卷,原为清藏书家丁丙(1832-

  • 瞿塘日录

    十二卷。明来知德(详见《瞿塘易注》条)撰。此书内篇七卷,外篇五卷。内篇分十五种。一为《弄图篇》,画一个大圆圈,中间空白以象无极,外圈则用陈敷文所传《蜀中太极图形》,以黑、白二色互包,用以表示阴阳递相消

  • 周易辑说存正

    十二卷。附《易说通旨略》一卷。清杨方达撰。此书共有经二篇,传十篇。一概依《本义》之旧。大旨也多主《本义》,只有卦变之说主程而不主朱。其体例以为一定要使正义先明而后以旁义参之,宾主秩然,则象理各得。所以

  • 读庄子札记

    一卷。清陶鸿庆(详见《读老子札记》)撰。此书是陶鸿庆《读诸子札记》第二种,是以训改《庄子》一书中个别字句的错误为宗旨。其释《养生主》:“己而为知者,殆而已矣。”句中的“已”字,认为应该读成“至人无己”

  • 印古堂诗话

    不分卷。明朱得之(生卒年不详)撰。朱得之字本思,号近斋。靖江(今属江苏)人,一作乌程(今浙江湖州)人。从学于王守仁,颇精老庄之学,著有《参玄三语》、《庄子通义》、《宵练匣》、《及是书》等。《印古堂诗话

  • 三难轩质正

    无卷数。明戴金(生卒年不详)撰。戴金字纯夫,濮阳(今属河南)人。正德九年(1514)中进士,官至兵部尚书,他认为,“力行”、“责己”、“克终”三者最难,故以“三难”为其轩名。又征集当时士大夫所赠的诗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