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卷。清吴鼎(生卒年不详)撰。吴鼎字尊彝,号易堂,江苏无锡(今无锡市)人,吴鼐之弟。乾隆九年(1744)进士,以荐举经学,授国子监司业,擢翰林院侍讲及侍读学士。吴鼎平生深研《易》学,除本书外,还著有《
九种,十九卷。明袁颢、袁仁等撰,袁黄编。袁黄字坤仪,号了凡,浙江嘉善人。万历年间进士,曾官兵部主事,著有《评著八代文宗》、《袁了凡纲鉴》等。是编收袁氏家族著作。袁颢字菊泉,袁黄之曾祖;袁仁字良贵,袁黄
六卷。清韩菼(1637-1704)重订。菼字元少,别字慕庐,长洲(今江苏苏州)人,康熙十二年会试、殿试皆第一,累官至礼部尚书,卒谥文懿,有《有怀堂诗文稿》行于世。《批点春秋左传纲目句解》全书六卷,卷一
一卷。明姚宣(约1621年前后在世)撰。姚宣,字懋昭,应天(今河南商丘)人,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,著有《闻见录》一卷。《闻见录》所记杂事,多涉及神怪。著述态度比较认真,内容里如果是旧事录用,就注明出自何
一卷。辨异 一卷。清李锡书(详见《四书臆说》)撰。是书系其门下士从《四书大成直讲》中录其关于误者五十条,关于辨异者五十条,汇为一集。书中所辨,率属性理,不涉考据,如辨“性”字,谓理在令中曰性。所辨诸说
三种,三十二卷;附二种,九卷。清末民国初王守恂(详见《杭州所著书三种》)撰。三种为其诗文集:《仁安诗稿》二十一卷《词稿》二卷、《仁安文稿》四卷《文乙稿》一卷、《仁安笔记》四卷。附《杭州杂著》(包括《仁
二卷。唐高仲武(生卒年不详)编。高仲武自称渤海(山东滨县)人。然唐人类多署郡望,未知确贯何地。其事迹亦无考。约唐代宗、德宗年间在世。此书选录“安史之乱”后,肃、代二宗集“中兴”时期的诗歌,故名。前有自
无卷数。清崔纪撰。崔纪详《成均课讲周易》条。该书为作者任国子监祭酒时所撰讲解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之书。书中大旨以为《大学》以“慎动”为宗,故其言多显;《中庸》以“主静”为宗,故所言多微。两者合一,显微无
八卷。明戴暨(约1531前后在世)撰。戴暨,字时重,又作时量,号东石,浙江鄞县人。生卒年均不详。正德十二年(1517)进士,官至四川巡抚。著有《载中丞遗集》。是集黄虞稷《千顷堂书目》载作《东石遗稿》,
一卷。金王处一(生卒年不详)撰。王处一,字子渊,号莲峰逸士。撰有《华山志》一卷。《华山志》,全称《西岳华山志》。此书前有金世宗大定癸卯年(1183)刘大用序。据其序所述,王子渊早有修道之志,儿女婚娶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