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发音录

发音录

一卷。明张位撰。张位字明成,新建(今江西新建县)人。隆庆二年(1568年)进士,累官至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,进少保。天启中赠太保,谥文庄。尚著《问奇集》、《词林典故》、《警心类编》、《周易参同契注解》、《悟真篇注解》等。是书张位自序谓六书之中,惟假借诸字最易混淆。古人字多假借,常有一字而数音者,皆旁侧点发,依平上去入四声为用。中间传习世久,亦有异同。据郑氏所载,如应重监等字今发平声、种处共散等字今发上声,彼皆谓原发去声。至若近刻《经史动静字音》所载去声字,亦多牵强难从,且与诸书不合。今特将馆阁中讲读纂修常用诸字具列于后,以便检阅。案假借包括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之假借,及本有其字,临文时借用音同音近字之通假。假借与经师破读,变动声调以区别词性词义者性质殊不相同。张位以经师圈发之字发明假借,其法可谓大谬。是书将一字数音之字,依四声调类圈定之,每字之下略加诠释。《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云:“即以书中诸字论之,如‘間’‘间’一字也,‘间’正而‘間’俗,位于‘間’音闲,是位于字之正俗尚不能辨也。又若行走之‘行’,古音阳韵,本读若杭,今韵入庚韵,始如今读,位于‘行’音杭,读若班行行伍,本行走之行,是其于古今韵读之异同尚未能明也。然则文字假借之不知、古今韵读之不明,而徒以点发四声谓能正文字之异读,是其根本已谬,其书又何足论乎!”是书有《青照堂丛书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剔弊广增分韵五方元音

    二卷。清赵培梓修订。赵氏于嘉庆十五年(1810年)将《五方元音》加以修订,成《剔弊广增分韵五方元音》。其改动主要是:将等韵学中的一些概念搬到书中来;将声母代表字换成三十六字母;各韵之下另标明属于诗韵一

  • 巢经巢诗钞

    九卷。《后集》四卷。清郑珍(见《巢经巢遗稿》条)撰。郑珍诗作学杜甫,实则与黄庭坚相类,讲究无一字无来历,是以学为诗者。凡所遭际山川之险,跋涉之窘艰,友朋之聚散,室家之流离与盗贼纵横,人民涂炭等世事,一

  • 诗话类编

    三十二卷。明王昌会撰。王昌会,字嘉侯,上海人。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。是编采摘诸家诗话,参以小说,合成一书。议论则不著其姓名,事实则不著其时代。又并不著出自何书。糅杂割裂,茫无体例,亦博而不精之学。《四库

  • 御批在代通鉴辑览

    即《御批通鉴辑览》。

  • 民国福建通志

    三百十一卷,民国福建通志局纂修。福建省自宋梁克家《三山志》后,记舆地者,不下数十家。惟明黄仲昭《八闽通志》颇称善本。民国初年,国会建议中央政府督各省修志。闽省当局因设通志局,主持重修通志。几经努力,终

  • 律吕新书注

    三卷。清周模(生卒年不详)撰。周模为仪封(今属河南)人,是书成书于雍正甲辰(1724)年,所作的注释都是依文训义,只对鲁斋彭氏所算的黄钟围径字画中有讹误处作了订正。他在自序中称不得黄钟则十一律无由而正

  • 五服异同汇考

    三卷。清崔述(1740-1816)撰。崔述,字武承,号东壁,直隶大名(今河北大名县)人,乾隆举人,官罗源知县。其学考据明如汉儒而未尝墨守成规,辨析精微如宋儒而未尝空谈虚理。著书三十四种,《考信录》一书

  • 宁远县志

    ①十卷。清曾钰纂修。曾钰,字石友,福建惠安人,举人,嘉庆十六年(1811)任宁远县知县。宁远县志创修于明万历年间,迄清康熙年间曾两修,乾隆年间再修。曾钰任县令后,认为志又已六十年未修,亟应再辑。其自为

  • 周易述闻

    一卷。清林庆炳撰。林庆炳字耀如,侯官人。官至广东侯补盐大使。此书摭取易义十八事,荟萃群言,并折衷旧说抒发己见。尤其是对王引之批评最为严厉的郑玄爻辰法,虞翻旁通说等,更是极力维护,故其说往往渊源古义,虽

  • 李山人诗

    二卷。明李生寅(约1573年前后在世)撰。李生寅,字宾父,浙江鄞县(今宁波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此集为其邑人杨承鲲所选。此集诗皆短章,音节和谐,而缺乏深警之思,其篇幅亦是窘迫。人称盖思清而才弱者。前有万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