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卷。清张璐(详见《张氏医通》)撰。又名《石顽老人诊宗三味》。张氏认为人身有病,莫不见之于脉。但当时的某些脉学著作却颇多疏漏谬误之处,于是编撰此书。书成于康熙二十八年(1689)。全书共三万七千字,以
三十六卷。乾隆五年(1740),乾隆皇帝编,并亲自为此书写了序言刊布。全书共分三十类、九百一十六则,卷帙也极繁富。雍正皇帝在位时期,发展了康熙皇帝所制订的各项制度和政治,使国家进一步繁荣富强,此书主要
十二卷。《诗集》三十三卷。清王崇简(1602-1678)撰。王崇简,字敬哉。直隶宛平(今属北京)人。明崇祯十六年(1643)进士。明灭亡后,携家人南游江浙。顺治三年(1646)出仕,官至礼部尚书,后因
十三种,四十卷。清汪曰桢编。汪曰桢字刚木,号谢城,乌程(今浙江吴兴县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咸丰年间举人。官至会稽教谕。精通史学、算学。丛书汇辑其自著五种,同时代学者著作八种,多为其家乡文献。这些著作为:汪
一卷。元姚桐寿撰。生卒年不详。姚桐寿字乐年,睦州(今属浙江)人。顺帝后至元中,曾为余干教授。解官归里,自号桐江钓叟。至正中,流寓海盐,时江南战乱,独海盐未遭兵火。作者避居此地,而作此书,因题为《乐郊私
二十卷。清秦耀曾撰。秦耀曾,字远亭,江苏江宁(今南京)人。普陀山,元盛熙明曾考之。明侯继高乃为志。清康熙三十七年(1698),普济、法雨两寺,请人纂辑志书。稿成法雨随即付梓。普济又请朱谨、陈歔重加增削
一卷。清郑知同(生卒年不详)撰。知同字伯更,贵州遵义人。郑珍之子。著作尚有《说文本经答问》、《说文逸字附录》、《说文商议》等。是书为释六书条例而作,又题为《六书浅说》。其说较王筠之说简略得多,较江声之
十五卷。明胡应麟(1551-1602)撰。胡应麟,字元瑞,更字明瑞,号石羊生,少室山人。兰溪(今属浙江)人。万历四年(1576)举人,后屡试不第。性嗜书,购书四万余卷,筑室贮藏。才力富健,著有《诗薮》
一卷。汉夏侯胜撰,清马国翰辑。夏侯胜,西汉中叶人,生卒年不详。胜字长公,东平(今属山东省)人,西汉经学家,官至太子太傅。师从夏侯始昌学《今文尚书》,又问学于欧阳生,称“大夏侯”,其《尚书》之学称作“大
十二卷。清王澍撰。王澍,详见《禹贡谱》条。该书依《淳化法帖》原目,一一考证,分为十卷;又载古今法帖考一卷,研究阁帖之缘起,及诸帖之源流;最后作者又以自己所得笔法,编为一卷,附其后,共十二卷。研究考证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