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吕衡州集

吕衡州集

十卷。唐吕温(772-811)撰。吕温,字和叔,一字化光,唐代文学家。河中(山西永济)人。早年曾师事陆质、梁肃。贞元十四年(798)进士及第,次年中博学宏词科制举,授集贤殿校书郎,后迁左拾遗。贞元二十年以侍御史出使吐蕃,永贞元年(805)还朝,进户部员外郎,转司封员外郎。后被贬为均州刺史,改道州刺史。元和五年(810)转衡州刺史。吕温工文,长于铭、赞。柳宗元说他“道大艺备”、“文章过人”(《祭吕衡州温文》)。刘禹锡称他“文苑振金声”(《吕八见寄郡内书怀》)。其著作多种。今存《吕和叔文集》等。此书原由刘禹锡编次。此本先为诗赋,后为杂文,已非禹锡编次之旧。又第六卷、七卷、志铭,已阙数篇。卷末有孱守居士作《跋》云:“甲子岁从钱氏借得前五卷。戊辰从郡中买得后三卷。俱宋本。第六、第七二卷均之阙如。因取英华、文粹照目写入,以俟得完本校定。”又云:“第二卷闻砧以下十五首,宋本所无,照陈解元棚本钞入。”孱守居士,为常熟冯舒之别号,是书盖为舒所重编。吕温学春秋于陆淳,学文章于梁肃,授受均颇有渊源。集中如《与族兄皋书》,深得六经之旨。《裴氏海昏集序》,论诗亦殊精邃。《古东周城铭》能明君臣之义,以纠左氏之失。其《思子台铭序》,谓“遇一物可以正训于世者,秉笔之士未尝阙焉。”其为文章之本可见。有浙江鲍士恭家藏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十四经通考礼记类

    二卷。清式楹(生卒年不详)撰。式楹,山阳(今江苏淮安)人。与丁晏同时,而颇慕丁氏之学。是书据丁氏《礼记注释》本而为之考订。如《典礼》篇有:“为其拜而”句。丁氏注之:“犹诈也。”式楹考曰:“周礼九拜,七

  • 元史

    二一〇卷。纪录元朝太祖至顺帝十四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,二十四史之一。宋濂(1310-1381)、王祎(1322-1373)主编。宋濂字景濂,浦江(今浙江浦江)人,明初历史学家、文学家。洪武九年(1376

  • 禹贡正字

    一卷。清王筠(1784-1854年)撰。王筠字贯山,号菉友,山东安丘人,道光举人,清代文字学家。王筠为清代“说文四大家”之一,在《说文》研究上,综合分析诸家之说,为后人指示门径。其主要著作有:《说文句

  • 四弦秋

    清蒋士铨撰。其生平见《冬青树》条。此剧写唐代九江茶商吴名世,中年娶长安名歌妓花退红为妻。适值三春时节,新茶即将上市,吴名世告诉妻子,要到浮梁经商,正赶上从上安来的茶商乌子虚来约吴名世同往浮梁。此时长安

  • 删补颐生微论

    四卷。明李中梓(见《内经知要》)撰。作者在总结前人理论的基础上,结合个人临证经验,总结出一些观点,多为后世医家所遵循,如“肾为先天之本,脾为后天之本,”“气血俱要,而补气在补血之先,阴阳并需,而养阴在

  • 百感录

    一卷。明陈相(生卒年不详)撰。陈相字汝弼,号古野道人,怀宁(今属安徽省)人。尝仿《庄子》“夔蚿罔两”、《战国策》“桃梗土偶”之意,作为寓言,名之曰《百感录》。书首有曾汉于正德五年(1510)为此书作的

  • 汉石经残字考

    一卷。清翁方纲(1733-1818)撰。方纲字正三,号覃溪,顺天大兴(今北京市大兴县)人,乾隆十七年进士。历任编修,右中允,侍读,侍讲,侍读学士,侍讲学士,粤、赣、鲁等省学政,国子监司业,内阁学士、鸿

  • 琴溪集

    八卷。明陈寰(约1522年前后在世)撰。陈寰,字原大,江苏常熟人。生卒年不详。正德六年(1511)进士,官至南京国子监祭酒,陈寰与桂萼为同年,官翰林时,力斥萼议大礼之非,坐是移南京,旋告归。著有《琴溪

  • 平定猺匪述略

    二卷。清周存义撰。存义字宜亭,生卒年及籍贯均未详。官湖北黄州府(府治今黄冈市)通判。道光十二年(1832),湖南瑶民赵金陇起事,湖广总督卢坤亲往督师,周存义参与军事。广东连州(州治今广西合浦)瑶民赵子

  • 申斋刘先生文集

    十五卷。元刘岳申撰。岳申字高仲,吉水(今江西吉水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因吴澄荐,召为辽阳儒学副提举,不就。后授泰和州判,致仕。此集为门人萧洵所编,李祁序。收文二百余篇,其中碑志占十之四五,可补史阙。如文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