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听古楼声学十书二种

听古楼声学十书二种

四卷。清时庸劢撰。时庸劢,生卒年不详,字吉臣,单父(今山东单县)人。庸劢潜心声韵学,折衷清王念孙、段玉裁、严可均、姚文田、孔广森、苗夔、朱骏声、张惠言诸家学说,分古韵二十部。推崇戴震、孔广森阴阳对转说。拟仿顾炎武《音学五书》体例,著《音学十书》:《声谱》、《声说》、《声部》、《声正》、《声表》、《均析》、《均通》、《均衷》、《均汇》、《均剩》。不过仅刊行前二种。《声谱》二卷刊于光绪十八年(1892年)。此书根据古韵二十部安排以《说文》为主的谐声字一万三千九百一十六个,一千一百四十八声。二十部次序为阳声十部:一阳、二东、三冬、四蒸、五青、六真、七文,八元、九侵、十炎(谈);阴声十部:一鱼、二侯、三幽宵、四之、五歌支、六至、七微、八祭、九挚、十。此书主《说文》,但不囿于《说文》。时庸劢特别注重辨析《说文》的谐声字,间采古器铭文以辩正许说之不合古者。但此书仍有不少地方存在着承袭相沿之误。《声说》二卷刊于光绪十八年(1892年),此书在辨析文字形体结构的同时兼考其古声。书对《说文》中谐声有疑误的四百余字进行详细考辩,据文字形体以求其声,也按古韵二十部安排。字下兼收许慎、徐谐、顾炎武、江永、钱大昕、段玉裁、朱骏声、王筠、吴大澂等人之说,断其是非。除了对经传异文,同谐声之字参互比较考辩外,并能兼采彝器铭文以正字形相传之讹。此书所考大部分言之有理,但也有少数地方仍为《说文》所拘,或受材料限制,所说仍不可信。《听古楼声学十书二种》目录:《声谱》二卷,《声说》二卷。有清光绪十九年(1893)刊本行世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西涧文集

    十六卷。明熊直(约1414前后在世)撰。熊直字敬方,吉水(今江西吉水县)人,生卒年不详。明永乐中,举应天府乡试《春秋》第一,入太学,因自己未入仕途,以子熊既官贵,赠以右都御史。著有《西涧文集》。是集凡

  • 周易存义录

    十二卷。清徐世沐撰。其文与《周易惜阴录》相同,可能是自己已经知道《周易惜阴录》冗杂而删为此本,不是别有一书。《四库全书总目》入存目。

  • 石屏新语

    二卷。旧题宋戴复古(1167-?)撰。戴复古字式之,台州黄岩(今属浙江)人。因居南塘石屏山,自号屏山。一生不仕,曾从陆游学诗。诗词文章都有一定影响。著有《石屏集》、《石屏词》等。此书主要收录张询古《五

  • 济世全生指迷方

    见《全生指迷方》。

  • 释饼饵

    一篇。清成蓉镜撰。详见“释饭鬻”。

  • 永丰县志

    二十四卷,清夏显煜原本,付而保续修纂。付而保,字箕庵,河南嵩阳人,拔贡出身,官永丰知县。《永丰县志》康熙四十一年(1702)刻印。此志实遵康熙十年(1671)知县夏显煜所修邑志原本,略加增补,续辑而成

  • 阙里广志

    二十卷。清宋际、庆长合撰。宋际字峨修,庆长字简臣,均为松江(今属上海)人。明陈镐撰《阙里志》后,后人屡有修辑,但皆芜杂不足观。康熙二十年(1681),宋际任孔庙司乐,庆长为典祭,二人搜求典故,补以修订

  • 权衡一书

    四十一卷。清王植(生卒年不详)撰。王植字槐三,直隶深泽(今北京市)人。康熙六十年进士,授广东和平县知县,后调阳江提拔为罗定州知州。一生勤苦好学,潜心研究经史百家,他的著述很多,有儒学类,杂学类,术数类

  • 诗经通义

    十二卷。朱鹤龄(1606-1683)撰。朱鹤龄,字长儒,号愚庵,江苏吴江人。明末清初学者,文学家。明末诸生。入清后隐居不仕,专心著述。其为人耿介,极重操守,时人将其与顾炎武、黄宗羲、李颙等合称“海内四

  • 恩纪诗集

    七卷。明朱祐杭(?一1519)撰。祐杭为明宪宗第四子。自号纯一道人。成化二十三年(1487)封兴献王,建藩安陆(今湖北安陆)。史称其嗜诗书,绝珍玩。死后,其子朱厚熄入继大统,是为世宗,追封其为献皇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