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周易

周易

①无卷数。宋刊巾箱本九经之一。只有正文,无注,无音义。凡贞、恒、桓等字皆缺末笔,知此为南宋时版本。全书凡二十二页,每半页二十行,行二十七字。其篇次皆依据魏王弼《周易注》,惟不设卷数;内容则悉据唐孔颖达《周易正义》。《周易》乃儒家五经(或六经)之一,也称《易》,汉以后尊为《易经》。它的本子,据文献记载有今文古文两大类。今文本即田何、丁宽、杨何及施雠、孟喜、梁丘氏传授并立于学官的本子,经传分立别行,不相混淆;古文本出自西汉末年费直,解释经文的《易传》也被附于经文之下,将经传合编,之后陈元、郑众、马融、郑玄、王弼等人治《易》皆用费直的本子。《周易》版本中流传下来影响较大的是王弼注本。孔颖达的《周易正义》,即将《彖传》、《象传》分置于卦爻辞之下,《文言传》分列乾坤二卦之中。清阮元刻《十三经注疏》所收即是王注孔疏之《周易正义》。另宋朱熹撰《周易本义》,为宋以后通行本。此宋刊巾箱本《周易》,字若游丝,刻工精致,目录家、版本家多珍之。② 三卷。九经白文,无锡秦氏巾箱本。只有正文,无注。题“锡山秦镤订正”。依次有孔颖达《正义》序、程《传》序、朱子《本义》序、上下篇义及朱子启蒙先后天等九图等。内容分《上经》一卷、《下经》一卷、《系辞》《说卦》《序卦》《杂卦》一卷。每半页十三行,行二十四字,上有横栏,附注字音。自元明以来,学者承袭南宋余风,以程《传》、《本义》为学易正宗,此本即反映了这一点。该本字体端庄秀丽,刻工亦精,唯讹字较多,显逊于宋巾箱九经白文本。清莫友芝称:“秦版以附小学者为真”,又“秦本14行”。今本虽13行,却不似翻刻本。其与《周易》版本学研究有颇多价值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周易通略

    一卷。明黄俊撰,黄俊字熙彦,丰城人,官至翰林院检讨,曾任国子监助教。诸生问业,先授以四书会要,后编集先儒成说,《易》三十三条、《书》二十八条、《诗》二十一条、《春秋》十七条、《礼记》十条,五经各为一卷

  • 戴公行述

    一册。英国戴德生著。旧题鲍康宁撰,与本书内容不符,实则康宁为本书译者。德生为一在华传教士,咸丰三年(1853)来华,光绪三十一年(1905)在长沙去世,此书即德生用自传体裁,述来华传教情况,在华首创内

  • 河南集

    二十七卷。宋尹洙(1001-1047)撰。尹洙,北宋文学家。字师鲁,河南(今河南洛阳)人。天圣进士,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,曾参与西北边防事。其性情外刚内和,博学有识度。本集二十七卷与《宋史·艺文志》所

  • 文字会宝

    不分卷。明朱文治撰。朱文治,字简叔,浙江钱塘(今杭州)人。生平不详。本书取前代之文,人各一篇,裒而成集。其凡例称,书家姓名均据文之朝代后先为序次。不过,其中亦有编排错误。如王勃在江淹之前,刘禹锡在骆宾

  • 校字录

    共十三卷《校字录》十二卷,《补遗》一卷。清玉麟(1766-1833)等撰。玉麟,满族,姓哈达伯喇氏,字子振,一字厚斋,号研农。乾隆进士,官兵部尚书,伊黎将军。是书为《字典考证》的别本,玉麟为校正《康熙

  • 清寤斋欣赏编

    一卷。明王象晋(详见《群芳谱》条)撰。此书一卷,分六类,即曰葆生要览、曰儆身懿训、曰佚老成说、曰涉世善术、曰书室清供、曰林泉乐事,内容均采自明人说部文献。

  • 说唐前传

    见《说唐演义全传》。

  • 论语王氏说

    一卷。魏王朗(155-228)撰。清马国翰辑,朗字景兴,东海郯(今山东郯城北)人。官至乐平乡侯。通经学,曾著有《易传》、《春秋传》、《孝经传》、《周官传》,今仅存《论语王氏说》辑本。但《三国志》本传及

  • 魏忠贤小说斥奸书

    八卷四十回。题“吴越草莽臣撰”。或以为作者是冯梦龙,或以为是著《辽海丹忠录》的陆云龙,待考。该书为长篇小说,叙明万历天启年间宦官魏忠贤从发迹到败亡的经历。书分四十回,回有偶题,形式整饬致;且又在每回标

  • 知言

    六卷,附录一卷。宋胡宏(见《皇王大纪》条)撰。是书为论学之语,随笔所记,屡经改订而成。吕祖谦称此书胜于《正蒙》。然宏之学说本承其父——胡安国。安国之学虽出于杨时,而又兼出于东林常总。总尝谓,本言之性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