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

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

三卷。五代后蜀彭晓(生卒年不详)撰。彭晓,字秀川,号真一子,永康(今四川灌县)人。飞鹤山道士,仕后蜀孟昶,为朝散郎,守尚书祠部员外郎。受赐紫金鱼袋。撰有《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》。又称《周易参同契通真义》。晋葛洪《神仙传》始称魏伯阳作《周易参同契五行相类》,凡三卷,《抱朴子·遐览篇》著录《魏伯阳内经》。自唐刘师古著《日月玄枢论》,奉《周易参同契》为内丹要籍,道家多奉其为万古丹经之王。彭晓撰《周易参同契通真义》,将其书上、中、下三卷分为九十章,以明阳九之数。又认为《鼎器歌》一篇难以分章,使其独存于后,以应水一之数。又据《参同契》之义作《明镜图诀》一篇附下卷之末。彭晓还自撰前序后序,他于前序中讲述了魏伯阳撰此书后,经徐从事、淳于叔通等注后而流传于世。并于《参同契》每章之后详尽注解原文,以内丹解《周易参同契》。其注要旨以乾坤为鼎器,阴阳为堤防,水火为化机,五行为辅助,真铅为药祖,互施八卦,得药忘言,假《易》显象。认为原书是借纳甲之法,言坎离水火龙虎汞铅之要,以阴阳五行昏旦时刻为进退持行之候。其所做《明镜图》由八个同心圆构成,由外向内依次绕圆标以八卦、二十八宿、月象、十二复卦、十二月、十二地支、四季和五行之名,然后逐圆简单解释。其意是在以图解《参同契》,使之更加简单明了。后世学者对此书非常重视,宋代学者多仿此书以内丹解《参同契》。周敦颐曾参考彭晓所作《明镜图》中《水火匡郭图》、《三五至精图》作《太极图》。也有学者认为彭晓将《参同契》分章断意未免欠妥,而且文中又有章序倒误之处。清代学者认为彭晓注本是诸注中最古本,其后凡是言炉火修丹者都以《参同契》为丹经之祖。近代学者认为彭晓注本虽有失误,但不影响原书要旨,实是研究《参同契》的重要古籍之一。现存明《道藏》本、清《四库全书》本、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《周易参同契古注集成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字母切韵要法

    一卷。撰人不详。刊于《康熙字典》卷首。赵荫棠《等韵源流》考证是书“乃由《大藏字母切韵要法》而来”。《大藏字母切韵要法》署为中天竺沙门阿摩利谛译,《等韵源流》推断作于康熙三十八年(1699年)至四十一年

  • 名家词抄

    不分卷。清聂光编。聂光字晋人,庐陵(今江西吉安市)人,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。所选自吴伟业、龚鼎孳以下共三十家。考卷首曾王孙《序》,称为“百家名词”,却与集中所载之数不符。又云:“词体之变迁,选者之诠次,

  • 龙潭山志

    八卷。清康阜撰。康阜,字筠储,湖南长沙人。龙潭山在长沙城北。麓山拱其前,如屏障。涝水从西来。左开大荡,曰苑垞,平畴交错,居人种荷最盛。右屈折盘旋绕山前,汇为浒渡,俗称水渡河。沃壤万顷,虹堤亘数十里。山

  • 全相平话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

    见《七国春秋平话后集》。

  • 史记札记

    二卷。清李慈铭(1830-1894)撰。李慈铭字炁伯,号尊客,浙江会稽(今绍兴)人。他是光绪年间的进士,后为御史,又补山西道监察御史(《清史稿本传》)。他学识渊博,一生致力于两汉晋唐明诸史。读书中凡有

  • 读易经

    一卷。清赵良澍撰。良澍字肃徵,号肖岩,安徽泾县人,乾隆进士,官至内阁中书。著有《读易经》、《读诗经》、《读礼》、《读春秋》及《肖岩文抄》等。其言易,以宋儒为宗,敷陈义理而不及象数,与汉魏易注不尝涉列。

  • 芝坛集

    二卷。清张鹏翼(1633-1715)撰。张鹏翼,字蜚子,晚号警庵,福建连城人。贡生,幼好学,塾师教以作文取科第,学益进,平居自治严整,锐志学问。集中诗文皆以讲学为宗,体格多近于语录。该书《四库全书总目

  • 焦山鼎铭考

    一卷。清翁方纲撰。翁方纲,详见《两汉金石记》条。焦山寺所藏周鼎曰无惠鼎,乃明代中叶京口某家故物,后舍之寺中。翁氏撰此书,益集清初以来诸家题咏考释而为之补正。如顾炎武、朱彝尊、汪琬、王士祯、张潮、厉鹗之

  • 香屑集

    十八卷。清黄之隽(1668-1748)撰。隽字石牧,号唐堂。华亭(今上海松江)人。工诗、善作杂剧、传奇等。此集为作者早年所撰集。共十八卷。全书包括序一卷,诗十七卷。诗全部是集唐人诗句而成、序也是集唐人

  • 乐府原

    十五卷。明徐献忠(1493-1569)撰。徐献忠字伯臣,华亭(今上海松江)人。嘉靖四年(1525)中举。本书选取汉、魏、六朝乐府古题,各为考证,并录原文而释其义。但所见肤浅,而又索解太过穿凿。如:杜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