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唐贾耽记边州入四夷道里考实

唐贾耽记边州入四夷道里考实

五卷。清吴承志撰。吴承志,字祁甫,钱塘(今杭州)人。光绪中官平阳训导。生平精研舆地之学。卒后其友吴庆廷整理其遗稿,于其残中得此稿百余纸,蝇头细书,凡五巨篇。为之排比,厘为五卷,即《唐贾耽记边州入四夷道里考实》求恕斋刊本。营州入安东道一卷、登州入高丽渤海道一卷、安南通天竺道三卷。考《唐书·艺文志》录有贾耽皇华四达记十卷、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四十卷,于蕃国远近,四夷道里,记载十分详细。惜皆佚而不传。唐书地理志曾节录其文于卷末,谓从边州入四夷通道凡七。然兹篇所考释者仅三道。其安南通天竺道厘为三卷:安南至永昌道、诸葛亮城至摩揭陀道、驩州至真腊道。所据者多本国载籍,间有西文译本,类皆肤浅之作。综观全书,谬误和穿凿附会处甚多。安南通天竺道,伯希和考证颇为精审,而兹编竟未及之,足见作者荒疏。此书收入《求恕斋丛书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孟子今义

    四卷,彭赓良撰。是书为赓良所撰《九经今义》之一。袭今文家张三世之说,而以今时新学说为传。谓孟子言尧舜文王孔子,言仁政王政不忍人之政,言仁义言性善,皆传孔子大同之义,择《孟子》七篇中与有关合者,附会其说

  • 帝王宝范

    一卷。明马顺孙(生卒年不详)撰。马顺孙,江南人,洪武中布衣,生平事迹不详。此书杂采经史,分类编辑,共三卷,分二十三个子目。在朱元璋立国之初,马顺孙曾将此书进于朝廷,希望采以定制作、兴礼乐。但此书采择不

  • 中庸本旨

    一卷。清朱谨撰。朱谨号雪鸿,昆山(今山东诸城县附近)人。生卒年及仕履均不详。此书前有康熙四十八年(1709)魏一川序,称作者岁易一稿,共费时三十年方撰定此书。但此书并非精益求精之作。书前列《中庸图》十

  • 钦定授时通考

    七十八卷。清政府官方编撰。该书编撰工作历时五年,受乾隆帝命主持编撰工作的有鄂尔泰、张廷玉等大臣,有许多官员参加收集资料的工作。“授时通考”取统治者“敬授民时”之意,目的在于指导农业生产。《授时通考》的

  • 清风易注

    四卷。明魏阀撰。魏阀字明阀,汉阳(今湖北武汉)人。魏氏曾为明代诸生,后弃诸生服,隐于湖滨,学者称之为清风先生。所著有《元代鉴统》、《焦氏易林解》、《清风易注》及诗文等,除《清风易注》外均散佚。此书是光

  • 教化议

    五卷。德国人花之安撰。花之安有《学校论略》,已著录。此书宗旨是:国家之兴在于人才兴;人才之盛在于学术发达;学术发达在家靠父母教诲,在学校靠师长教诲。五者互相为用。五卷之目为:养贤能、正学术、善家训、正

  • 春秋文耀钩

    不分卷。清黄奭(详见《汉学堂丛书》)辑。该书是《春秋纬》之一,又作《春秋文耀钩》,《春秋纬文耀钩》。说孔子修《春秋》,文成,触地动天,光耀四布,钩深致远,故名《文耀钩》。书中言州域分野,上配列宿,天垂

  • 国朝御史题名

    二卷。清黄叔璥、王应彩等编。黄叔璥,顺天大兴县(今北京大兴县)人,康熙进士,官至湖广道御史,著有《汉御史题名》。其后,王应采将此书内容扩大,叙事时间延至雍正朝。王应采,号莱堂,浙江桐乡籍,安徽休宁县人

  • 春秋胡传考误

    一卷。明袁仁(详见《尚书砭蔡编》)撰。袁仁认为,胡安国由于激愤王安石之废《春秋》于学官,于是承皇帝之命而作传,其目的在匡时,故多借题发挥。虽然胡氏用意是好的,但却不合于经义。袁氏此书即专门驳正胡氏之失

  • 方莲舫杂著

    六种,八卷。清方士淦撰。方士淦字莲舫,定远(今属安徽省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少从鲍桂星受词章之学。咸丰年间赐举人,后擢守湖州。因事谪戍西域,不久赐还归里。所收六种有《啖蔗轩诗存》三卷、《啖蔗轩自订年谱》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