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卷。金末元初李冶(1192-1279)撰。李冶字仁卿,号敬斋,真定栾城(今属河北)人。生平事迹详见《测圆海镜》。此书原分四十卷,后散佚,今传本仅八卷,分经、史、子、集四类,每类各二卷。《汉书·东方朔
明黄宗羲(1601-1695)撰。宗羲字太冲,号梨州,余姚人。康熙中举鸿博,荐修《明史》,均力辞。诏取所著书宣付史馆,史局大案,必咨之。卒年八十有六。著有《南雷文定》、宋元明儒学案等书数十种。学者称其
四卷。元许熙载(生卒年不详)撰。许熙载字献臣,彰德相州(今河南安阳)人。中书参知政事许有壬之父,其余生平事迹不详。此书主要集录经书及古代儒学大师有关于女教之言论而成,全书共分内训、婚礼、妇道、母仪、孝
① 二百卷。宋周必大(1126-1204)撰。周必大,字子充,一字洪道,自号平原老叟,吉州庐陵(今江西吉安市)人。绍兴二十一年(1151),进士,教授建康府。孝宗时,除起居郎,兼权中书舍人,除礼部尚书
四卷。明魏阀撰。魏阀字明阀,汉阳(今湖北武汉)人。魏氏曾为明代诸生,后弃诸生服,隐于湖滨,学者称之为清风先生。所著有《元代鉴统》、《焦氏易林解》、《清风易注》及诗文等,除《清风易注》外均散佚。此书是光
一卷。清周在浚撰。周在浚(约1637-1707),字雪客,祥符(今河南开封)人。尝流寓江宁(今江苏南京)。《天发神谶碑》原在江宁城南岩山,后移至天禧寺门外。至宋代,胡宗愈将其移至“转运司”后圃。元代杨
二卷。清周春(1729-1815)撰。周春字松霭,晚号黍谷居士,海宁(今属浙江)人。乾隆进士,官岑溪知县。著作尚有《十三经音略》、《代北姓谱》、《辽金元姓谱》、《杜诗双声叠韵谱括略》等。此书上卷论字学
十卷。《乐府补》六卷。元杨维祯撰。维祯生平事迹见《东维子集》条。此集为其门人吴复所编。维祯擅长乐府,此其全帙。乐府始于汉代武帝,后以官署名为文章之名。原与古诗不分,后乃声调迥殊,与诗异格而体裁百出。至
二卷。附读四书 一卷。清张瑛撰。瑛字退斋,江苏常熟(今同)人。是书系以书法解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第一篇。首有张瑛自序及凡例,最关要旨者,如《论语》开篇,“孟懿了问孝”,“公山弗扰以费畔”,至《孟子》一书
六卷。明刘养微(约1497前后在世)撰。刘养微字敬伯,广济(今湖北)人(生卒年均不详)。事迹亦无从考证。蓍有《康谷子集》。本集共六卷,前三卷为乐府及诗,四卷则为说铃及自谱四则。“其诗宗李梦阳,而才力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