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嘉祐集

嘉祐集

十六卷。《附录》二卷。宋苏洵(1009-1066)撰。苏洵,字明允,号老泉,眉州眉山(今四川眉山县)人。北宋文学家。与其子苏轼、苏辙并称“三苏”,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。苏洵二十七岁始发愤读书,屡试进士不第,即焚所写之文,闭户不出,益加刻苦攻读。终于精通六经、百家之说,下笔倾刻数千言。至和、嘉祐间,与子轼、辙至京师,欧阳修上其所著《权书》、《衡论》等二十二篇,士大夫争相传之。洵遂以文章知名。韩琦荐之,官秘书省校书郎,曾与姚辟合篆修《太常因革礼》。论文主张先有深厚的学识基础,然后发为自然。对苏轼和苏辙有较深影响。其文苍劲锋锐,笔力雄健,语言流畅,气势畅茂。欧阳修评价为“博辩宏伟”,“以为贾谊、刘向不能过”。其所作《六国论》,结构严密,气魄宏伟,论证有力,要言不烦。是其政论文的代表作,至今流传不衰。此集各本卷数不一,《四部丛刊》为十五卷。其卷一为几策、卷二、卷为权书、卷四至八为论、卷九至十二为书、卷十三为谱谍、卷十四为记、赞、志铭、祭文等、卷十五为杂诗。此集十六卷系《四库全书》据徐乾学家传是楼藏宋绍兴十七年(1147)婺州州学刊本,于卷七补入《洪范论》而成。有明弘治刻本、嘉靖十一年(1532)太原府刻本、万历聂绍昌刻本、清蔡士英刊本、《四库全书》本、《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海钓遗风集

    四卷。明萧鸣凤(约1529前后在世)编。萧鸣凤字子廱,浙江山阴(今绍兴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正德九年(1514)进士。官至广东提学副使。事迹具《明史本传》。鸣凤父显,字文明,别号海钓。永乐二年(1404)

  • 盼怡楼诗稿

    一卷。清项蘅撰。项蘅,生卒年不详,浙江钱塘(今杭州)人,临海张应彪之妻,清代诗人。此书有嘉庆二十一年(1816)刊本,其夫张应彪编辑刻印。书前有霞城张灵江所作的序言,书后有其夫张应彪所写的跋语,书末有

  • 岭上纪行

    一卷。明彭孙贻撰。彭孙贻,字仲谋,江苏海盐人,此编纪自海盐入赣往返行程,为日记本,记当时乱后凄凉情状,兼及金声桓、王得仁倡乱事。

  • 养知录

    八卷。清纪昭(生卒年不详)撰。纪昭字懋园,号悟轩,献县(今河北省)人。乾隆进士,官内阁中书,父病后,告假归家,与弟纪昀同励学。著有《毛诗广义》。《养知录》是纪昭的一部杂纂之作,编辑训课家庭之作,杂引诸

  • 仪礼郑注句读

    十七卷。附《监本正误》、《石经正误》二卷。清张尔岐(1612-1678)撰。张尔岐字稷若,号蒿庵、汗漫。山东济阳人。隐居教授,不求闻达。博学多识,尤精《三礼》,其学守程、朱之学。曾参加编修《山东通志》

  • 玉照堂米帖

    二卷。不著刻者姓名。第一卷为《尺牍渊明诗》、《详瑞》、《蜀素卷》,第二卷为《天马赋》。且在其卷首有“米南宫墨妙”篆书,下有“仲寿”二字印,以及“春草堂图书”印;卷尾有“玉照堂审定真迹摹勒于石”篆书两行

  • 大学俗话

    五卷。中庸俗话 八卷。清查体仁撰。体仁字听谷,四川崇庆(今同)人。是书卷首有刘瑨、梅震煦序及体仁自序。又附贺瑞麟、张澜二书,商榷此书。大旨以程朱为旨,即采他说,也必不悖程朱。就经旨演成俗话,委曲畅达,

  • 景行录

    一卷。旧题元史弼(1233-1318)编。史弼字君佐,自号紫微老人,蠡州博野(今河北蠡县)人。初侍世祖忽必烈,授管军总管,后历任扬州路达鲁花赤、福建行省平章政事、同知枢密院事、江西行省右丞、平章政事等

  • 曝书亭集外稿

    八卷。清朱彝尊(1629-1709)撰。其生平详见《南车草》辞目。是书内容,第一卷为乐府、五言古诗、七言古诗。乐府,辑《杨白花二首》、《登高邱而望远海》、《女耕旧行》等十六首;五言古诗,辑《猗兰篇寄题

  • 十八史略

    二卷。元曾先之撰。曾先之,字从野,庐陵(今属江西)人,自称“前进士”。其书主要节录十八史文,文字简略,书前冠以“歌括”,尤为弇陋。盖当时乡塾课蒙之本,与时人胡一桂《古今通略》相比,逊之远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