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夏仲子集

夏仲子集

六卷。清夏炯(1795-1846)撰。夏炯字仲子,一字卯生。安徽当涂人。少年时代在程瑶田、凌廷堪、其师汪莱诸海内通人门下聆其议论,志于汉唐诸儒之学。嘉庆二十一年(1816)工部尚书白小山视学安徽举科试,惊为异才,遂拔第一;嗣后,兵部侍郎贾东愚举岁试,经学以辩尚书古文之伪,洒洒数千言,遂以第二食廪饩。道光二年(1822)制科考试,得二等授州吏目。四十以后专司著书,遂有此书问世。本书收文六卷,计一百四十八篇。前二卷为读宋元明以来诸儒之书有得而述;第三卷则针砭汉学诸君之文;第四至六卷述经史者居多。卷端有《先兄仲子行状》一文,记述其生平。仲子之学,推本于汉人之说经,而务治其大者远者,归宿于宋儒之言理,而汰其不精不详。有咸丰五年(1855)刻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画禅

    一卷。旧本题作明释莲儒撰。其生卒年与事迹不详,只书中自称“白石山衲子”。从“释”、“衲”二字可推测是个僧人。此书所记也都是能画僧人,从惠觉开始直至智海,共六十余家。但其中多有挂漏,如元代僧人:绝照见于

  • 玉狮堂十种曲

    清陈娘(约1875年前后在世)撰。陈娘字叔明,号潜翁,一号玉狮老人,江苏阳湖(今属常州)人。以盐官需次浙江。精于音律。本书收传奇十种,前五种每种皆二卷、十六出。其一是《仙缘记》,写孙恪巧遇仙缘的故事;

  • 瞿塘日录

    十二卷。明来知德(详见《瞿塘易注》条)撰。此书内篇七卷,外篇五卷。内篇分十五种。一为《弄图篇》,画一个大圆圈,中间空白以象无极,外圈则用陈敷文所传《蜀中太极图形》,以黑、白二色互包,用以表示阴阳递相消

  • 太和县志

    ①七卷。明刘修,陈琯纂。刘,字逊山,直隶清苑人,举人,明隆庆六年(1572)来知太和县事。陈琯,太和县训导。刘来任知县,以太和旧未有志,惧文献久而无征,于是创议纂辑,延陈琯主其事,始事于万历二年春,阅

  • 清室王公传残本

    一册。撰者不详。该书记清太祖第五子多罗贝勒莽古尔泰、第六子辅国悫公塔拜、第七子和硕饶余敏亲王阿巴泰、第九子镇国恪僖巴布泰等。书首已残,书中多朱批墨批,且多有涂抹之处。现存明清史料整理会藏稿本。

  • 东冈集

    十卷。明柯暹(1390-?)撰。柯暹,字启辉(一作景辉),更字用晦,浙江建德人。明永乐三年(1405)中举人,年仅十六岁,次年参与修纂《永乐大典》,并选入翰林。因进《玄兔诗》,授户科给事中。洪熙间累官

  • 四书问目

    无卷数。旧题朱熹撰,门人刘、刘炳述记。书前有永乐二十年(1422)刘氏九世孙刘文序,称《四书问目》原本仅在《四书大全》、《朱子文集》中存数条,后于程蕃家求得《论语》二十篇,于吴侍郎家得《大学》、《中庸

  • 月湖集

    四十八卷。明杨廉(1452-1525)撰。杨廉,字方震,号月湖,一号畏轩,丰城(今江西丰城县)人。明成化二十三年(1487)进士,授给事中,历南京光禄寺少卿。正德间累官至南京礼部侍郎。嘉靖初迁尚书。卒

  • 字典部首音解

    一卷。清冯金鉴(1621-1687)撰。金鉴字心兰,又字藻卿,晚年别号蛰存,浙江桐乡人。同治六年(1867)举人,光绪二年(1876)进士,选庶吉工,授翰林院编修,官至四川川北兵备道。著有《五音反切图

  • 楼村集

    二十五卷。清王式丹(1645-1718)撰。王式丹,字方若(一作方石),号楼村。宝应(今江苏扬州)人。康熙中会试,殿试皆第一,授翰林院修撰。后因病归故里,颇得巡抚宋荦赏识,为“江左十五子”之首。本集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