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大冶县志

大冶县志

九卷,清谢畬修,胡绳祖纂。谢畬,广东英德人,官大冶知县。胡绳祖,字畏思,本县人,举人,官江南潜山知县。县志始于明永乐十五年(1417),县令张泉创修,宣德初年县令梁嵩续修,万历十二年(1584)县令吴仁更补修,此后历六十年未曾增修。康熙十二年(1673)奉诏修纂通志,谢畬延胡绳祖等重加修辑刻印。共九卷,分地舆、建置、田赋、秩官、宦迹、选举、人物、艺文、治忽九纲,分目六十一。旧志只记山名,颇觉简略,此志山川细载东西南北,始于《山海经》,于山川源委,皆详载。山名或有小讹,仍之不更,以示审慎。形胜当在山川类前,镇市、古迹当移建置后,此志一遵其例。闾阎风俗,罗举以备采访,物产土宜,详陈以备选择,祠祀视昔有加,元宫琳宇,数以百计。秩官类,县令姓氏,于旧署中得题名断碣,遗漏尚少,至教职簿尉诸员,无可考证。艺文类,采访得关于政事者数篇,增入甚少。治忽类,附灾异、兵寇、逸事等类。可惜将成书,因滇南兵事而中止,但虽草创之志,也不得等闲视之。 ②十二卷,首一卷,清初陈邦寄修,胡绳祖纂。陈邦寄,辽东辽阳人,贡生,官大冶知县。莅任五年,奉令增修志典,延胡绳祖等继前县令谢畬纂辑未竟之事,编缀补修。自万历十三年(1585)始,至康熙十二年(1673)止,百余年掌故,绝而复续。取江宁、扬州、安庆、滁州诸志,详细订视,籍为指南成书。康熙二十二年(1683)刻印。首列姓氏表、治景图,分目为地舆,附沿革、星野、疆界、形胜、山川、风俗、物产,次第一遵谢志,建置,附城池、公署、学校、祀典、武备、仓场、坊表、镇市、邮舍、津梁、古迹、丛祠、茔墓,增武备一门,田赋,附里社、户口、土田、赋役、课钞、屯粒,删湖课一条,治忽,谢志列于卷末,此志改编于田赋之后,秩官之前,附灾异、兵寇,秩官,宦迹,选举,有纲无目,谢志附二十一条,此志统序而不分列,以三纲可括诸目,人物,附前贤、德业、学行、孝友、节烈、义慨、隐逸、流寓、方外九条均遵谢志,武功改勋庸,谢志艺文志仅录一卷,此志扩为三卷,未免滥收。逸事,谢志附治忽类,此志别为一类,成谢畬所未成。③ 十八卷,首一卷,清末胡复初、马修蕃等修,黄昺杰纂。胡复初,字斋,江西南昌人,举人,官大冶知县。马修蕃,字启田,江苏上元县(今江苏南京市)人,监生,继复初任知县。大冶县志,自康熙二十二年(1683),县令陈邦寄继前令谢畬未竟之书而成。至同治初年,已距一百八十余年未修了,其间风俗更改,人事变迁,与旧志不同者甚多。县志急于续修,适有重修省志之议,檄饬各郡县汇进县志以备采择,胡复初延黄昺杰,求得前志,旁搜博采从事编辑。同治六年(1867)胡复初去职,马修蕃继任,志书告成刻印。分十四纲,九十四子目,其大纲仍遵旧志,间易其名称。前志地舆,此志改疆域,疆域原属地舆,但星野、沿革、驿递、形胜、风俗仅就一县境内而言,故仿通志改称疆域。旧赋志,赋税杂供,前志已详叙,但相隔已远,各因时宜不无互异,此志仅略为增添,分注于旁。秩官志、宦迹志,时代既久,多淹没,此志得邑人刘广泰手册,增加多人,详载其事迹。艺文志,关风土名教照旧采录,如出自生存者,概置不登,惟抒情景物,寄与民,破格录存。人物志增政治、忠烈、文苑数类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楚州丛书第一集

    二十三种,六十三卷。民国冒广生(1873-1959)编。冒广生字鹤亭,吴疚斋,江苏如皋人。光绪年间举人,官刑部郎中,入民国后,曾任上海太炎学院教授,建国后任上海文物保管委员会特约顾问。丛书原为淮上段朝

  • 黄帝内经素问遗篇

    见《素问入式运气论奥》。

  • 说文新附考

    共七卷(《说文新附考》六卷,《续考》一卷)。清钮树玉撰。参见《段氏说文注订》。是书系为考辨“大徐本”新附、新补字而作。钮氏认为附者不当附,补者不当补。钱大昕叙曰:“《说文》所以仅存者,实赖徐氏昆弟刊校

  • 毛诗名物略

    四卷。清朱桓(约1697-1763)撰。桓字勖为,又字拙存,浯村(今江苏宜兴)人。雍正十一年(1733)进士,改翰林院庶吉士,散馆,授编修,充《八旗志》书馆纂修。乾隆三年(1738)充顺天乡试同考官,

  • 西村十记

    一卷。明史鉴著。史鉴,明成化间松陵人,别号西村。此编十记一卷,内容为:临平山、宝石山、参寥泉、鄂王墓、飞来峰、韬光、三天竺寺、风篁岭、灵石山、烟霞洞、石屋洞、虎跑泉、玉岑山、六通寺、南屏山、玉泉寺、紫

  • 诗经传说取裁

    十二卷。清张能麟撰。张能麟,字玉甲,又字西山。顺天大兴(今河北省大兴县)人,一说宛平人。生卒年不详。顺治四年(1647)进士,任浙江仁和县知县,不久升四川按察司副使。他的学术思想师承程、朱理学,著有《

  • 拟学小记

    六卷,续录一卷。明尤时熙(1503-1580)撰。尤时熙字季美,号西川,洛阳(今属河南)人。嘉靖元年(1522)举人。历任元氏、章丘学谕,国子学正,户部主事。后乞终母养归,居家三十余年,以修己淑人为事

  • 研六室杂著

    十卷。清胡培翚(详见《仪礼正义》)撰。是书是用来扶翼《仪礼正义》之作。内有宗庙路寝明堂同制考,东夹西夹考,牖考,屏考,校《仪礼·聘礼》及郊注脱字,《仪礼·丧服记》于所为后之兄弟之子若子解,大抵皆礼之支

  • 左通补释

    三十二卷。清梁履绳(1748-1793)撰。履绳字处素,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,大学士诗正孙,乾隆戊申(1788)举人。他汇辑各家对《左传》的解说而进行折衷,成书六种,命名为《左通》。其一为《补释》,其

  • 文释

    一卷。南朝宋江邃(生卒年不详)撰,清马国翰辑。江邃字玄远,济阳(今河南兰考东北)人。元嘉(424-453)初,为太学博士,累迁祠部郎,兼散骑常侍,又任司徒记室参军等。广收事物常语,精加解释,撰成此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