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太和县志

太和县志

①七卷。明刘修,陈琯纂。刘,字逊山,直隶清苑人,举人,明隆庆六年(1572)来知太和县事。陈琯,太和县训导。刘来任知县,以太和旧未有志,惧文献久而无征,于是创议纂辑,延陈琯主其事,始事于万历二年春,阅三月而志成。此志都为七卷,卷一为舆胜志;卷二为食货志;卷三为建置志;卷四为历官志;卷五为人物志;卷六为礼制志;卷七为艺文志。又于各志之下,别分子目,总其目凡六十有七。此志大抵采辑中都颍州诸志,参考耆旧私录汇辑而成。虽仓卒成篇,时仅三月,又事属草创,无所因袭,然体例粗备。此志征引各书,皆一一标其出处,礼制一门,颇有实录,远胜于明季诸志。有明万历二年(1574)刻本。②八卷。清陈大纶修,吴溢、丁亮纂。陈大纶,字理仲,河北定兴人,选贡,官文林郎,清顺治十四年来任太和县知县。丁亮,太和县训导。顺治十六年七月(1659),县令陈大纶请续修县志,延训导丁亮任总纂,学博吴溢参酌体例,阅月而告竣。此志仿纲目之体,纪一事,载一名,以提纲大书之,其下用双行详记其事之始末,甚得纲目体遗意。其引用书史颇为宏富,远稽《汉书》诸列传,近探《会典》之史籍。于县邑之建置,有兴有废,废者图中留其故址,在清初志书中,尚不多见。有清顺治十六年(1659)刻本、抄本。③八卷。清成兆豫修,吴中最、洪朝元纂。成兆豫,字悦岭,山东济南人,雍正年间拔贡,乾隆十四年(1749)来知太和县事。太和县志,始于明万历二年(1574),为县令刘所创修,历八十余年,至清顺治十六年(1659),县令陈大纶,乃重加纂辑,此志距顺治陈大纶志已越百余年。成兆豫来任知县,适颍州知州王敛福创修郡志,征文献于属县,成兆豫与邑人共议重修县志,延吴中最等主其事,未及半年,于乾隆十六年而全志告竣。此志八卷,分元亨利贞四集,大抵因循陈志,鲜所更易。全志体例,一归简净,痛扫繁芜,然仓成书,未免失之简陋。有清乾隆十六年(1751)刻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养梧轩诗集

    五卷。清李嘉芬(生卒年不详)撰。李嘉芬字兰轩,湖北孝感人。初为诸生,后官江西宜春县知县。此集为嘉芬长子李善谦分体编次印行。凡五卷。其诗颇为雄健。诸体皆备。如《感怀》五古:“惟渐成万化,惟激生万变,”又

  • 殿阁词林记

    二十卷。明廖道南(生卒不详)撰。廖道南,字鸣吾,蒲圻(今湖北省蒲圻县)人。明正德年间进士,官至翰林侍讲学士,著有《楚纪》等。《殿阁词林记》为记载词林(翰林院别称)殿阁宫坊台省诸臣旧事而编,分殿学、阁学

  • 春秋列传节要

    十一卷。清孟缉祖撰。缉祖字敬修,卢龙(今河北卢龙)人。励志《诗》《书》,而不为章句之学。他鉴于《春秋》一书属于编年体,各国史事纷纭杂陈,有的一人而前后异名,有的一事而前后不接,于是对《春秋》公侯按国别

  • 离骚图

    不分卷。《四库全书简明目录》称一卷,《涉园鉴藏明版书目》作三卷。明萧云从(1596-1673)绘。萧云从,字尺木,号默思,一号无闷道人,晚年又号钟山老人,别号于湖渔人、石人、东海萧生、梅石道人、江梅、

  • 读书止观录

    五卷。明吴应箕(1594-1645)撰。吴应箕,字次尾,号楼山,南直隶贵池(今属安徽)人。崇祯元年(1628)与张溥等结成“复社”,一时有“小东林”之名。崇祯十五年(1642)应南都乡试,列入副榜。弘

  • 江表忠略

    二十卷。清末陈澹然(生卒年不详)撰。澹然,安徽桐城人,近代古文家。先是澹然师方柏堂受意于曾国藩,为与太平天国军作战中战死的清军将帅作传,纂成数十卷,惟未刊印。三十余年后,两江总督刘坤一命澹然对此书加以

  • 也是录

    一卷。明末清初人邓凯撰。邓凯,江西吉安人,又名弘智,字无可,号药地和尚、是非和尚,生卒年月未详。唐王时,邓凯随杨廷麟、刘同升、万元吉等起兵,功授江西总兵。清军破赣州后,邓凯潜入云南,被永历授为扈从总兵

  • 读经析疑

    二卷。清聂镐敏(生卒年不详)撰。镐敏字半阳,号京圃,衡山(今湖南衡山县)人。乾隆甲寅举人,嘉庆辛酉进士,改庶吉士,散馆授编修,历官中允司经局洗马、安徽学政、严州知府等职。为官多惠政,颇负时望。除本书外

  • 策府群玉

    三卷。明何乔新(生卒年不详)撰。何乔新著有《周礼集注》。此书乃私备对策之用。捃拾补掇,不足以言著书。

  • 离骚

    一卷。清田砚池(生卒年事迹均不详)撰。版本有清光绪二十四年(1898)梦鹧鸪楼刊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