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孔子集语

孔子集语

三卷。南宋薛据(生卒年不详)编。薛据字叔容,永嘉(今浙江温州)人,官至浙东常平提举。林德旸《霁山集·二薛先生文集序》称“薛氏世学盖三百年,玉成公学于慈湖杨敬仲,刊华据实,犹程门绪余,以弓冶授其子叔容。叔容志宏力毅,念圣远言湮,为《孔子集语》二十卷。”今本却分为二十篇,仅有三卷。盖旧时以一篇为一卷,后人给予合并,是成三卷,非有所佚。二十篇分别为《易者》、《子贡》、《孔子御》、《持盈》、《子观》、《公父文伯》、《六艺》、《依贤》、《漆雕氏》、《楚昭王》、《子出卫》、《颜叔子》、《齐侯问》、《文王》、《齐桓公》、《公索氏》、《子夏问》、《楚伐陈》、《孔子先》、《鲁子》等。此书采录书籍达三十余种,《凡例》谓《曾子》、《大戴礼》、《孔丛子》、《孔子家语》四全书及《左氏》、《庄子》、《荀子》、《列子》概不采及,惟见于其他古书者采录。然而《孔子世家》列在正史,不僻于《孔丛子》、《孔子家语》;且称不录《大戴礼》,而《颜叔子》中又引其一条,亦自乱体例。至于引《说文》:黍可为酒,禾入水也,一贯三为王,推一合十为士等语,并数条为一条,义不相贯,尤为失伦。他若《韩非子》中的《说林下》、《内储说上》、《内储说下》、《外储说左上》、《外储说右下》、《难一》、《难三》诸篇,可以采录者达二十余条,而书中所引者仅三条;如《淮南子》中的《主术训》、《缪称训》、《齐俗训》、《应训》、《人间训》、《泰俗训》诸篇,可采取者不下十余条,而书中所采录仅三条。其他挂漏,可以概知。文字舛错,亦所不免。然所录尚多秦、汉古书,残篇断句,或可借此书以仅存,具有一定的资料价值。有明代钟人杰刊本,《唐宋丛书》本,乾隆二年(1737)衍圣公孔广启刊本,《四库全书》本,《子书百种》本,以范钦天一阁本为佳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四书因论

    二卷。清许桂林(1778-1821)撰。许桂林字同叔,号月南,江苏海州人。著有《易确》二十卷、《毛诗后笺》八卷、《春秋左传地名考》、《穀梁释例》四卷、《四书因论》二卷等。是书分十二篇,因勉强论曲直第一

  • 守令懿范

    四卷。明蔡国熙撰。国熙,字号不详。永年(今属河北)人。生卒不详。嘉靖十四年(1535)进士。曾官苏州府知府,累官至山西提学副使。该书是其官苏州时所作。主要辑录历代太守县令人物事迹。时间自周至元,分二类

  • 汉阳府志

    ①十卷。明刘汝松等修,朱衣纂。朱衣,字子宜,汉阳人,明正德十五年(1520)进士,官江南道监察御史。文渊阁书目新志收有《汉阳府志》在永乐间修。宣德间知府王静曾修辑,其书不传。嘉靖二十五年(1546),

  • 伤寒论注 伤寒论附余 伤寒序例新注 读伤寒论心法 迥澜说 时节气候决病法

    《伤寒论注》六卷,《伤寒论附余》二卷,《伤寒序例新注》一卷,《读伤寒论心法》一卷,《迥澜说》一卷,《时节气候决病法》一卷。清王丙(生卒年不详)撰。王丙字绳孙,号朴庄,吴县(今属江苏)人。贡生,幼年聪敏

  • 开方说

    三卷。清李锐(1768-1817)撰,黎应南补。李锐字尚之,号四香,江苏元和(苏州)人。他早年习《算法统宗》,便心通其义,遂为九章八线之学。嘉庆初获读秦九韶、李冶诸书,略加校勘注释。先为浙江学政、巡抚

  • 老子衍

    一卷。清王夫之(详见《周易稗疏》)撰。清以前为《老子》注释者,历代都有不同的宗派。各家都流传不同的说法,到王弼、何平叔二人均从《周易》乾坤之意阐述《老子》;鸠摩罗什、梁武帝二人又从事理因果方面阐释《老

  • 华严经音义

    二卷。唐代释慧苑(约唐中叶人)撰。慧苑,自叙索隐从师,历十九年之久。他对经译的文字音义颇有建树,能以音训梵言,聊为注疏。所作《华严经音义》,即是对《华严经》音、义两个方面所做出的增补订正,使僧众得以披

  • 云斋广录

    八卷、后集一卷。宋李献民(约1073年前后在世)撰。李献民,字彦文,延津人,生卒年均不详。事迹亦无考。著《云斋广录》八卷、后集一卷。这部书前有政和辛卯年李献民的自序。书内所载录的都是一时艳异杂事,文章

  • 圣朝名画评

    见《宋朝名画评》。

  • 诸家异象别录

    一卷。清方申撰。方申字端斋。仪征人,本姓申。道光中以经解补县学生,尤精虞氏易。所著除本书外,还有《虞氏易象汇编》、《周易卦象集证》、《周易互体详述》、《周易卦变举要》,总称“易学五书”。此书采诸家有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