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孝经纬

孝经纬

① 不分卷。清黄奭(详见《孝经》)编辑。据《隋志》,纬书类有《孝经钩命决》、《孝经援神契》、《孝经内事》三种,复引七录有《孝经杂纬》、《元命包》、《古秘援》等十二种。黄氏辑本以《孝经钩命决》、《孝经援神契》以及《内记图》别行,而以其余总为孝经纬。此辑本内分《孝经中契》、《孝经石契》、《孝经左契》、《孝经契》、《孝经右秘》、《孝经威嬉拒》、《孝经章句》。因文字零落不全,原书命名之意,也多不可晓。中契左契右契三名,指契合于天地鬼神而言。而左中右之分,则不知缘何。孝经契一条,引见开元《占经》,疑由中左右三契脱略而来。孝经右秘之名,大概说天人感应之道秘密难晓。《孝经威嬉拒》中仅有一条,辑自《御览》,言去恶鬼之方,颇有威拒之意。《孝经章句》撰者不详,《隋志》《唐志》皆无其目。辑本所载诸条,均言五星占验事。《孝经纬》的版本为汉学堂辑本。② 一卷。清赵在翰编辑。此书辑诸书所引泛称孝经纬者,所辑凡二十条,附注一条。二十条中“周有千八国诸侯,尽京师之地,不足以容,不合事理”条,《穀梁传》杨疏,统共释为孝经说文。在翰据范氏集解引《五经异义》,文中有“若今诸侯,京师之地,皆有朝宿之邑”,由此可知上条所引只有“周有千八国诸侯”句为引用纬文。另外,“周有百八国诸侯”七字已见《援神契》,辑入《孝经纬》似不妥。所附宋均注,引郑玄《六艺论》叙孝经,云“玄又为之注”,表明郑玄做过《孝经注》。该书版本为嘉庆刊《七纬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韵字辨同

    五卷。清翁方纲钞辑。翁方纲(1733-1818)字正三,号覃溪,晚年号苏斋,直隶大兴(今北京大兴县)人。乾隆十七年(1752年)进士,累迁至内阁学士。先后典江西、湖北、顺天乡试,督广东、江西、山东学政

  • 东洲草堂诗钞

    二十七卷。诗余一卷。清何绍基(1799-1873)撰。何绍基,字子贞,号东洲,晚号蝯叟(一作猿叟),道州(今湖南道县)人。少承家学,嗜读博闻,道光十五年(1835)中举人,次年举进士,选庶吉士。后授编

  • 曾文正公帖

    一卷。清许振讳刻曾国藩之书。许振祎字仙屏,为曾国藩之门人,在曾幕府中四年。咸丰九年(1859)驻军抚州,许振祎求曾国藩书此册。内容有杜甫、苏轼、陆游七绝各一首。自为评跋。苏轼五言古诗二首,黄庭坚七言古

  • 乍浦志

    六卷,首一卷,末一卷。清宋景关纂修。宋景关,字今鄜,号话桑。浙江平湖人。乍浦属平湖县,为海防要地。南宋时置水军,设统制领之;元置市舶司,明时设千户等职,各有官署。清初只存守备、巡检两职,及海禁开,居民

  • 圣门传诗嫡冢

    十六卷。附录一卷。明凌濛初(1580-1644)撰。凌濛初,明末小说家。字玄房,号初成,别号即空观主人,乌程(今浙江吴兴)人。曾以副贡授上海县丞,后擢升徐州通判并分署房村。崇祯十七年,李自成攻徐,他与

  • 木钟台集

    无卷数。明唐枢(详见《宋学商求》条)撰。此编共收唐枢所著理学之书二十九种,即《礼元剩语》一卷、《真谈》一卷、《一庵语录》一卷、《游录》一卷、《周礼因论》一卷、《因领录》一卷、《三一测》一卷、《咨言》一

  • 孟子音义

    ① 二卷。宋孙奭(962-1033)撰。孙奭字宗古,北宋经学家,博州博平(今山东荏平西)人。端拱二年(989年)九经及第,事太宗、真宗、仁宗三朝,曾任国子监直讲等职。师从王彻学习五经。彻死,其门人皆从

  • 熊文端公年谱

    一卷。清孔继涵(1739-1783)撰。继涵字体生,号蕻谷,山东曲阜人。乾隆三十六年(1771年)进士,官至礼部郎中。专攻《三礼》,尤精历算,校刻《微波榭丛书七种》及《算经十书》,皆称精本。著有《春秋

  • 尚书谊略

    二十八卷,《叙录》一卷。清姚永朴撰。姚永朴字仲实,安徽桐城人。此书只载今文二十八篇,而姚永朴所采录众说,也不分汉、宋,其中,多取自桐城方苞、姚鼐、戴钧衡、吴汝纶、马其昶等人的观点。书中所论,多为泛泛之

  • 满洲蒙古御史题名

    一卷。清苏芳阿撰。苏芳阿,字树藩,道光中叶官至工科给事中。他精心收集了从清初至道光十七年(1837)间,满洲、蒙古御史的人名、字号、旗分官阶,但由于年代久远,资料有限,致使书的内容繁简不一,有的失之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