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卷。清吴翌凤(1742-1819)编辑。吴翌凤,字伊仲,号杖庵。长洲(今江苏苏州)人。嘉庆诸生。少寓陶氏东斋,攻读史书,工诗文。有《吴梅村诗集笺注》、《与稽楼丛稿》、《唐诗选》、《怀旧集》、《印须集
四卷。清夏大观撰,夏大鼎注。大观、大鼎都是湘潭(今属湖南省)人。大观曾将《左传》中的事类撰成对偶,按韵作赋,便于读者诵记。大鼎则在每一事类之下,详加笺注。该书有清咸丰元年(1851)海清楼刻本。
一卷。清范尔梅撰。此书亦是范氏的读书札记之一种。此书首论河洛,认为河洛四位之相合,与羲卦四象之相合,其数历历不爽,因而圣人因图书而作易;其次考订先天卦变,认为京氏之八卦分宫次序乃后天之卦变,因改定八宫
二卷。清姚鼐(详见《九经说》)撰。《老子》一书,传世已久,难断真伪,诸家著注本虽多,但却各执一端。姚鼐认为河上公注释的《老子》所分章数,甚是不妥。因而根据自己主观所想而作《老子章义》。此书篇章字数不定
六种,四十一卷。清晁贻端编。曹贻端生平不详,据书后跋语每署“六安晁贻端志于镶红旗官学舍”,可推知当为安徽六安人,任镶红旗官学舍教习。晁氏家族自汉迄明名人著述颇多,晁贻端乃积十余年时间,悉心搜集并详加考
二十卷。清黄名瓯(生卒年不详)撰。黄名瓯字驭卜,福州人。《数马堂答问》是黄名瓯的一部杂说之作。此书分九类,即天文、地舆、人物、经书、史鉴、人事、释老、飞植、数学,共二百六十多条,而飞植类一条为最少。其
三卷。题顾炎武(1613——1682)撰。炎武本名绛,后改名炎武,字宁人,号亭林,自署蒋山佣,学者称亭林先生,江苏昆山人。明季诸生,明清之际思想家、朴学大师。明亡,于苏州、昆山等地参加抗清斗争,失败后
五卷。署“步月主人”,编者真实姓氏无考。该书为荟集各家小说的汇编之作,原书当有多卷,今存残本只见五卷五篇。其中《蒋兴哥重会珍珠衫》、《金玉奴棒打薄情郎》、《裴晋公义还原配》三篇选自冯梦龙“三言”之《古
七卷。清陶起庠撰。陶起庠字虞上,湖北广济人。是书《大学》一卷,《中庸》一卷,《论语》二卷,《孟子》三卷。首有自序,认为书有本义,有旁义,有余义,或考经义,以求其理;或征传义,以纪其事。道通为一,无异非
四卷。清毛先舒(1620-1688)撰。生平详见《声韵丛说》辞目。《小匡文钞》共四卷,为毛先舒晚年亲订的《思古堂十四种书》中的一种。前有自序,称“小匡文钞者,文皆小有所匡者也”,又称“求契于无心,怀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