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宁国府志

宁国府志

①三十四卷。清宋斅修,钱人麟等纂。宋斅,江苏长州人,乾隆十二年(1747)来任宁国府知府。钱人麟,江苏武进人,进士,官翰林院侍读学士。宁郡有志,创始于明成化年间,嘉靖中复修,万历三修,清康熙四修,乾隆十七年(1752),设局从事,并檄各邑,网罗散佚,辑拾遗文,至十八年十月而告成,厘为三十四卷,卷各一目,不加总纲。据凡例所称,“成化、嘉靖旧志,不可复得,事在万历以前者,多仍宛溪志,事在康熙十二年以前者,多仍《康熙志》,新增事迹,或据六属新志采入,或由六属核实其详”,故此志多仍旧志,无甚更改。其体例亦不完备。有清乾隆十八年(1753)刻本。②三十六卷,首一卷,末一卷。清鲁铨、钟英修,洪亮吉、施晋纂。鲁铨,江苏丹徒人,进士,官翰林院编修,嘉庆八年(1748)来任宁国府知府。洪亮吉(1746-1809),字华峰,号北江,清江苏阳湖(今江苏武进县)人。乾隆进士。授翰林院编修,后充任实录馆纂修。因上书成亲王被遣戍新疆伊犁,次年遇赦回籍。自号更生居士。历主本邑泽川书院,著书多种。乾隆四十六年(1781)起,数年内编纂成《延安府志》、《淳化县志》、《长武县志》、《固始县志》、《登封县志》。晚年又纂有《泾县志》等。此志分为四表八志,共三十六卷。卷首列诸图;卷一为沿革疆域表;卷二至五为职官表;卷六至八为选举表;卷九至十三为舆地志;卷十四至十五为营建志;卷十六至十八为食货志;卷十九为学校志;卷二十为武备志;卷二十一至二十五为艺文志;卷二十六至三十五为人物志;卷三十六为杂志;卷末为补遗。此志不袭旧志,体例严谨完备,记载详而考核精,纪述皆具来历,交互参订,必求其是,故在安徽各府州县志中,堪称佳著。有清嘉庆二十年(1815)刻本、民国八年(1919)泾县翟氏宁郡清华斋影印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一琴一鹤轩诗草

    二卷。清高凤阁(?-1844)撰。高凤阁,字佩文,号友兰,浙江仁和(今浙江杭州)人,高崇文之长女,叶文谦之妻,清代画家、诗人。此书有道光间刊本,年代不详。

  • 迟悔斋经说

    一卷。清曹肃孙(1795-?)撰。肃孙字伯绳,河南洛阳(今洛阳市)人。幼承家学,工文章,而穷于遇,应乡试十几次均名落孙山,晚年司铎于乡里。除此书外,还著有《迟悔斋文钞》、《迟悔斋杂著》等。本书为肃孙说

  • 安定言行录

    二卷。清丁宝书撰。宝书,晚清浙江潮州人,生卒年及事迹未详。此书记北宋初期学者、教育家胡瑗言行。胡瑗字翼之,泰州海陵(今江苏泰县)人。世居陕西路安定堡,学者称安定先生。丁氏曾于咸丰年间采摭宋人著述中有关

  • 崧庵集

    六卷。宋李处权(生卒年不详)撰。李处权,字巽伯,溧阳(今江苏省溧阳县)人。宣和间,与陈叔易,朱希真以诗名。南渡后尝领三衢。处权乃李淑曾孙,淑家典籍颇富,其《邯郸图书志》,晁公武每引为据。处权承其世学,

  • 陶庐杂咏

    见《陶庐杂录》。

  • 类要

    一百卷。宋晏殊(991-1055)撰。晏殊字同叔。抚州临川(今江西临川)人。景德初年,十四岁以神童入试,赐进士出身,命为秘书省正字。迁太常寺奉礼郎、尚书户部员外郎、翰林学士。仁宗即位迁右谏议大夫,进礼

  • 考工记辨证

    三卷。陈衍(1856-1937)撰。陈衍字叔伊,福建侯官(今福建福州)人。著述甚多,辑有《福建通志》诸书。陈氏自序称:“窃谓郑君(玄)惟未精于算,故注《考工记》如轸与轐之类,间有误者。贾(公彦)疏又多

  • 闻见类纂小史

    十四卷。明魏偁(生卒年不详)撰。魏偁,字达卿,鄞县(今浙江省鄞县)人。官石城县训导。此书十四卷,分内、外篇,其中内篇十七,皆记人伦文行之足为世法者。外篇七,记神鬼及外国诸事。又有续篇一,皆为杂说。每篇

  • 御刻三希堂、石渠宝笈法帖

    三十二卷。清高宗乾隆十二年敕梁诗正等辑录,成于乾隆十五年。该法帖辑录自魏晋至明代书迹共三十二卷,几乎尽录停云馆、郁冈斋、戏鸿堂、快雪堂等诸家名帖之名迹,卷帙之富,为历来官帖中少见。但因选择不精不慎,以

  • 称人心

    二卷。清陈二白(约1661年前后在世)撰。二白字于令,江苏长洲(今苏州)人。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。本剧与《风流配》情节大体相同,但剧中人物姓名、诗词各异。可能当时传闻其事,编导者各编演一剧。写宰相卫廷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