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孤山诗集
一卷。明陈恪(约1607前后在世)编。陈恪字克谨,浙江鄞县人。生卒年不详。万历二十年(1592)进士。官安徽宿松县知县。是编乃陈恪于弘治七年(1494)因修小孤山庙落成,偕寮友登半山亭,见古今题咏,因其残剥不传,录而梓之。卷前绘山图。其所载诗,起南宋迄于明代。依所见而录入,并无特色。《四库全书》列为存目。
一卷。明陈恪(约1607前后在世)编。陈恪字克谨,浙江鄞县人。生卒年不详。万历二十年(1592)进士。官安徽宿松县知县。是编乃陈恪于弘治七年(1494)因修小孤山庙落成,偕寮友登半山亭,见古今题咏,因其残剥不传,录而梓之。卷前绘山图。其所载诗,起南宋迄于明代。依所见而录入,并无特色。《四库全书》列为存目。
近人胡韫玉、胡怀琛编。搜辑常用俗语、谚语、成语等,凡七千二百余条。仿《康熙字典》,按部首编排。每条注出处,不加解释,间或加按语,内容颇丰富。有上海广益书局1922年版本。
十卷。明末清初人钱撰。钱又名钱士馨,字稚拙,号稚农。浙江平湖县人,贡生出身,生卒年月及事迹不详。钱曾发愤研究经史,多所撰述,著有《赓笳集诗》。晚年入京师,遇甲申之变,后见《国变录》、《甲申纪变》、《国
十卷。梁代释僧祐撰。僧祐生平事迹详见《弘明集》条。《释迦谱》一书,僧祐于齐代编撰而成,为现存中国所撰佛传中最为古老的一种。所记释迦如来胤裔托生之源,得道度人之要。撰写此书的用意在于“显明觉应”。集经、
一卷。劳乃宣撰。先是有宁河王照(1859-1933)撰《官话合声字母》一书,并于京师创立“官话字母义塾”,由其门人王璞担任教员,推广王氏所创字母。劳氏与王照见解一致,认为中国方言种类繁多,近世交通日便
八卷。释超渊撰。释超渊,清朝人。庐山秀峰寺,即开元寺。南唐中主景,年少好文,游心物外,欲肄业于庐山。拓野夫献地,筑为书堂。景酬其以万金。景即位,将该书堂扩建为寺。因北有国之祥,赐名开元。清康熙四十六年
五卷五十一节。题“西湖义士述”,作者不知何人。长篇小说,叙明万历、天启年间宦官魏忠贤事,故又名《魏忠贤轶事》。不设回目,每卷分若干节,以事为题。也有以几个人名为题的,如第三卷和第四卷有几节分别题:“杨
十卷、续考古图五卷、释文一卷。宋吕大临(约1042-约1090)撰。吕大临,字与叔,蓝田(今陕西蓝田县)人。初学于张载,后从二程(颢、颐)游,与游酢、杨时、谢良佐并称程门四大弟子。吕氏博览群书,能文章
八卷。明皇甫汸(1497-1582)撰。其生平详见《百泉子续论》辞目。是编皆为其说诗之语,分为“叙论”、“述事”、“考证”、“诠藻”、“矜赏”、“遗误”、“讥评”、“杂记”等八门。自称匡鼎说诗,人为解
无卷数。明章佐圣撰。佐圣字右臣,安徽歙县人。崇祯中以明经登第,崇祯十七年(1644)撰成此书。其书按照经训解,把卦图一卷附在卷后。要义主于说理,征引比较芜杂,欠缺主见和选择。前面有自序,说以明经获隽,
一卷。清温汝能编纂。温汝能字希禹,广东顺德人,乾隆戊申举人,官中书。温汝能认为石台正义本为最善,唐明皇所注邢疏,经旨畅然,因“撮其要而去其烦,融其义而集其说”(见《孝经约解》序),另外节采诸家,汇辑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