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尚书副墨

尚书副墨

不分卷。明杨肇芳撰,其子杨胤奇删补。杨肇芳字葆元,江苏金沙人。乡贡,官太仓训导。杨胤奇字公才,诸生。本书首有马世奇、杨挺枢、张明弼的序,又有杨胤奇的自序和凡例,所列引用古今人姓氏,多至二百七十多人,其中明代人占十分之九,而其同时代的人,又占四分之三,其中包括周延儒、项煜。本书自汉唐经解、宋明语录、科举经论等,莫不包容,内容十分芜杂,其实不成体系,故有人认之为“明人说经之最陋者”。本书有崇祯辛未(1631年)刊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温江县志

    ①三十六卷首一卷,清徐文贲等纂修。徐文贲,字十樵,邑人,拔贡。考温江县志,清康熙二十五年(1686)县令王瑚曾纂修,五十八年(1719)鲁应才再修,乾隆十六年(1751)县令冯中存重加补纂,然为书仅四

  • 东林同难录

    一卷。清缪敬持(生卒年不详)撰。敬持江苏江阴人。明朝天启年间,宦官把持朝政,东林党诸多俊杰被难。其后人辑有《同难录》,桐城左氏刻之。康熙七年(1668年),敬持订补其缺,重新刻印。现有江阴耕学草堂重刊

  • 御题高义园世宝帖

    四卷。清范来宗(1737-1817)刻。范来宗,字翰尊,号芝岩,一号支山,吴县(今江苏苏州)人。宋范仲淹后裔。乾隆四十年进士,官翰林院编修。范来宗善于行楷,且工诗画,有《洽园诗稿》等。该法帖中范氏有自

  • 义门题跋

    一卷。清何焯撰。何焯(1661-1722),初字润干,更字屺瞻,号茶仙,长洲(今江苏吴县)人,清初校勘家。康熙时召直南书房,赐翰林。藏书数万卷,多宋元旧刻,参稽互证,于其真伪是非,皆有题识,著有《义门

  • 桐城县志

    二卷。明陈勉修,许浩等纂。陈勉,字希勉,浙江黄岩县人,由乡进士任广信顺天儒学司训,明弘治元年(1487)初迁桐城知县。许浩,浙江余姚人,明弘治初年任桐城教官。桐城旧志久阙,《大明一统志》虽载桐城之事,

  • 宜斋野乘

    一卷。宋吴枋(生卒年不详)撰。吴枋字木方,江阴(今属江苏)人。生平事迹不详。卷首自序谓,40岁以来,荣念已绝,独于嗜书一事,如饥之于食,渴之于饮,未尝一日忘情也。仿司马光“闻新事即录于册,且记所言之人

  • 诂经精舍自课文

    二卷。清俞樾(详见《群经平议》)撰。俞樾曾主讲杭州诂经精舍,此书即其自课之文。篇中解经,多有创见。如解《尚书》“纳于大麓”,谓“麓”为“录”,“录”即领录。“如其仁如其仁解”篇,谓孔子并不赞许管仲之仁

  • 海昌外志

    八卷。明谈迁撰。谈迁(1594-1657),浙江海宁人,原名以训,字观若,又字孺木。初为诸生。好审古今治乱,熟于掌故,后入史馆,潜心于明史研究,积数十年心血,著成《国榷》,又著《北游集》、《枣林集》。

  • 理学疑问

    四卷。清代童能灵撰。此书是作者多年关于“理”、“气”、“仁”等方面的札记心得。首卷为“言心”,此卷中提出:“……心其精,形气之渣滓也”。第二卷为“言性”,提出:“气质中亦有义理。”第三卷为“言仁”,提

  • 仁聚堂法帖

    八卷。清刘恕辑。刘恕字行之,号蓉峰。所居寒碧山庄,收藏颇富。此帖所收是采取旧刻及自藏墨迹。共成八卷,其中晋唐二卷,宋六卷。晋唐之书是取自《停云馆帖》、《戏鸿堂帖》、《余清斋帖》等。宋代之书多是其自藏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