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一卷。清王度撰。王度生卒年月及事迹不详。《历年城守记》述泰安依岱作城,明正德年间刘六、刘七暴动破城之役后,百有余年无战事。崇祯十四年(1641)间,“土寇”阎松亭纠众数千人攻城,又有史东明聚众十余万
四十卷。清徐宗道编。徐宗道,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。石经,谓石刻之经书。将儒家经典刊刻于石,始于东汉末年,汉灵帝熹平四年(175年),蔡邕因经书辗转传抄多有错漏,便奏请皇上校定《春秋》、《公羊传》、《论语
一卷。梁简文帝萧纲(503-551)撰。清马国翰辑。萧纲字世缵,小字六通,南兰陵(今江苏常州西北)人。梁武帝萧衍第三子,昭明太子萧统之弟,萧统卒,被继立为太子,太清三(549)年武帝卒,纲即位,改元大
一卷。明陆树声(详见《平原题跋》)撰。是书是陆氏罢官家居之时,与终南山僧人明亮同试天池茶而作。书中内容主要分人品、品泉、烹点、尝茶、茶候、茶侣、茶勋七则,每则仅寥寥数语,不过寄寓心意而已,不可供考据之
四卷。明徐学聚撰。学聚,字敬舆,兰溪(今属浙江)人。生卒不详。万历十一年(1583)进士,官至副都御史,巡抚福建。该书是辑录历代宦官事迹的专著。自周秦以后一直至明代。书中内容分“善可为法”和“恶可为戒
三十卷。洪咨夔(1176-1236)撰。洪咨夔字舜俞,于潜(今浙江临安)人,宋代文学家、经学家。嘉定进士,历官端明殿学士,刑部尚书,宋理宗初,洪氏为考功员外郎,因忤权臣史弥远,又言李全必为国患,乃被罢
无卷数。清吴鼎科撰。鼎科字庭宝,江苏元和(今江苏苏州)人。是书无序例,书口题为“四书考正伪”,每篇首行或题为“四书考正伪”,或题为“四书乡党考”,共二十六条。大抵引用群说,以证经文,群说低经文一格,按
二卷。明王襞(1511-1587)撰。王襞,字宗顺,自号天南逸叟,江苏泰州人,学者称东厓先生。是集为其门人林讷所辑。上卷为像赞、墓图、年谱、语录及同时赠答杂文,下卷为所作诗、赋、附载行状、铭志、祭文、
十五卷。明赵宽(1457-1505)撰。赵宽,字栗夫,号半江,吴江(今江苏吴江县)人。明成化十七年(1481)进士第一,历刑部郎中、浙江提学副使,终广东按察史。著有《半江集》。此集在明正德间有王思诚刻
三十卷,首一卷,清汤毓倬修,孙星衍。武亿纂。汤毓倬,直隶南皮(今河北南皮)人,清代著名经济学家。乾隆五十年(1785)任本县知县。孙星衍详见《松江府志》,武亿(1745-1799),字虚谷,一字小石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