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尚书通考

尚书通考

十卷。元黄镇成(1287-1362)撰。镇成字元镇,江浙省邵武(今属福建)人。元代经学家、文学家。屡试不第,历游南北,后归隐故乡著书,以荐授江南儒学提举,未及赴任而卒。著述除《尚书通考》之外,尚有《秋声集》。镇成工诗,其诗多忧时感事之作,而尤以描摹山水者著称,王士祯《居易录》称其诗“具有风调”。镇成说解《尚书》,博引他书以考据虞、夏、商、周之名物典章,间或附以论断,颇为详赡。其说重在考据,不尚空谈。唯其考据过于烦琐泛滥,乃此书之缺憾。该书最早刻本为元天历刻本,张金吾《藏书志》、瞿氏《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》均有著录。现存元至正刻本三部,其中两部藏北京图书馆,另一部藏北京大学图书馆,此外还有《通志堂经解》本,清抄本等。

① 十卷。元黄镇成撰。黄镇成字元镇,邵武(今属福建省)人。《四库全书》著录本书时,所录的是采进本,卷首没有雷机的序;卷一“而明白坦”以下,脱去两页。乾隆年间建宁徐氏重刻本书时,在重刻本序中谈到“选拔陈君尧俞得此原本于郡学,然其缺页仍未之有”云云,可见诸人大多未见全本的《尚书通考》。而此本却为全书,如其中论孔安国之《古文尚书》时云:“孔安国曰:‘鲁恭王坏孔子宅,得壁中所藏古文虞、夏、商、周之书。科斗书废已久,时人无能知者。以所闻伏生之书,考论文义,定其可知者,为隶古定,增多伏生二十五篇。复出伏生所合之篇,并序,凡五十九篇,四十六卷。’又蔡氏曰……”两百余字,皆《四库》藏本所无者。而雷序所谓“古者帝王垂衣而化,未尝不致意于宜民之事,故治历象、察玑衡、同律度……”数百字,亦库本所无。此全本《尚书通考》十卷,有元刻本存世。② 一卷。清式楹撰。此书题为《尚书》类,但其所考也只有《禹贡》一篇。式楹根据经文来解释此篇,简约而无疏漏,只是其解释较多错误,比如“治梁及岐”,认为梁与岐都属于雍州山;“三江既入”,则以“三江”为“北江”、“中江”、“九江”;至于说“大别”,则认为“大别”就是鲁山,这些都是很明显的错误。其他之处所释亦多舛错,正确者不过十之一二。此书有嘉庆刊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思诒堂稿

    十三卷。清金衍宗(生卒年不详)撰。金衍宗,字岱峰,浙江秀水(今嘉兴)人。志在通经,不屑为举子业。年十七岁时作《银河篇》,芸台学使奇其才。后专以十三经注疏为主。曾以孝廉得县令,政绩不佳,后两任临安校官。

  • 书说

    ①三十五卷。宋吕祖谦(详见《古周易》)撰。该书库书题为《增修东莱书说》,与《天禄琳琅书目》续编著录宋刊巾箱本同。《总目》题作《书说》,与库书不相应,与宋刊本亦不符。《东莱书说》原仅十卷,说解《尚书》,

  • 云南水道考

    五卷。清李诚撰。李诚,字静轩,黄崖人。嘉庆十八年(1813)拔贡生。官云南姚州州判。终颇宁县知县。与滇人王崧同修道光《云南通志》。尝撰《万山纲目》、《水道提纲补订》诸书,皆地舆一家之学也。此书则李诚在

  • 谏垣奏草

    四卷。明毛宪撰。毛宪字式之,别号古庵。正德进士,官给事中。有《古庵文集》。毛宪在谏垣共八年,所上共三十一疏,集前有乡试策一篇,《谏垣奏草》在《古庵文集》外单独刊行。

  • 莲史辑佚

    十二种,二十卷。清方珣编。方珣,生卒年不详,丛书原题香莲博士方珣,字陶家,又字尔后;又题评花御使方珣,字荔裳,又号金园。所收著作均关于女子缠足之事。如唐夏侯沈《香闺韵事》一卷、《熙宁新定时服氏》一卷、

  • 经传小记

    三卷。清刘台拱(详见《论语骈枝》)。台拱秉承家学,深研程朱理学,并以圣贤之道约束自己,但又不专主一家。汪中《述学别录》有《与刘端临书》称:“每以足下笃信宋人为恨”。但台拱解经,却一本汉学,专主训诂。本

  • 滋阳县志

    ①四卷。清李溁修,仲弘道等纂。李溁字禹门,直隶真定府高邑人,出身举人,康熙十年(1671)任滋阳县知县。仲弘道字开一,浙江桐乡人,曾任峄县知县。按滋阳即古兖州,从前无志,明嘉靖四十四年知县李之茂始创修

  • 说略

    三十卷。明顾起元(1565-1628)撰。顾起元字太初,一作璘初。江宁(今南京)人。万历二十六年进士。官至吏部左侍郎,兼翰林院侍读学士。著有《蛰庵日录》四卷,《客座赘语》十卷,《金陵古金石考》等,与此

  • 禾中灾异录

    一卷。清陶越撰。陶越,字艾村,秀水(今浙江嘉兴)人。此书是其祖父随手散记。皆录天启、崇祯两朝遗事,见闻最真实。郡志中有不载或载而不详的,诠次,以续桑梓旧闻。此本为海宁县管廷芬手抄本。

  • 释迦方志

    四卷。唐代释道宣撰。道宣生平事迹详见《四分律合注戒本》辞条。《释迦方志》一书,道宣作于永徽元年(650),全书载文共有八篇,一、统摄篇,二、中旁篇,三、遗迹篇,四、游履篇,五、通局篇,六、时住篇,七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