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广西通志辑要

广西通志辑要

十七卷首一卷,清苏宗经、羊复礼、夏敬颐辑。苏宗经,字是程,号文庵,广西玉林人,道光元年(1821)举人,任梧州府学教授、国子监监丞,好读书,著有《读史管见》、《监史精华》、《明史漏约》、《名宦百咏》等。羊复礼,浙江海盐人,光绪间知府,所纂《镇安府志》,称广西各府志之首,还著有《海昌丛载》。夏敬颐,江西新建人,曾任玉林州知州、百色厅同知、浔州府及桂林府知府。道光二十五年(1845),苏宗经鉴于谢启昆的《广西通志》二百八十卷,卷帙浩繁难于披览,遂变其体例,析其条目,将原文辑成三卷,四十余万字,悉从简要,稽考不烦。其书以地统目,按省总及各府分册,分为:分野、沿革、疆域、山川、城池、职官、学校、赋税、宦绩、谪宦、人物、流寓、胜迹、关隘、祠庙十五目,每府之前绘以舆图,共一百三十二幅。成书后未及付梓,殁后只存稿本。光绪间其子苏器之携稿北上,谋求刊刻,未果。光绪十四年(1888)广西布政使马丕瑶,将其稿刊刻,并委羊复礼增补,搜辑刘长佑等纂修《昭忠录》、《平桂纪略》、《股匪总录》、《堂匪总录》、《广西道里表》等书,排纂成帙,附刊于后,这些书均记道光、咸丰以后之事,经羊复礼增辑厘正,共十七卷首一卷。比苏宗经辑本增艺文、水利、兵制、金石四目,共十九目。将道光至光绪间的时事变迁,郡县变制沿革、疆域学校赋税经政的因革损益,分门汇添于各条之下,注“增辑”二字,将一百三十二幅图分列于各府州之首。卷首序言、凡例、目录一卷。于光绪十五年(1889)成书,同年十月开雕。刊刻竣工,羊复礼无暇校对,光绪十六年(1890)升任广西巡抚的马丕瑶命夏敬颐稽考重加厘订,增百色直辖厅、归顺直隶州二卷,名“续刻”,共十八卷。该书是嘉庆《广西通志》的辑本,不但保存谢启昆《广西通志》的主要内容,增添嘉庆至光绪期间的史料,其中人物、兵制增补较多。其书评价较高,纲举目张,条分缕析,简而能赅,卷帙无多而贯串靡遗,亦称善本。此后至今,广西未有续修通志。此书最早的版本是光绪十六年(1890)桂林唐九如堂刊刻本,此后未有重版。1976年台湾成文出版社据刻本影印本。广西桂林图书馆藏苏宗经后人苏玉霖精抄本,缺卷一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六书部叙考

    六卷。清吴玉搢撰。参见《说文引经考》。相传此书手稿旧藏铁岭黄海长家,凡六卷,分十二类。海长去世,后半三卷展转归山阳邵氏。此后三卷存饮食、衣服、宫室、器用、动物、植物六类,末附存疑。是书专考六书部叙,博

  • 剪彩集

    二卷。明张之象(1507-1587)撰。之象,字玄超,一字月鹿,号王屋山人。华亭(上海松江)人。其自幼聪颖,博览群经,才能为时贤所推重。曾任浙江布政司经历。但终因性情不合于流俗,投劾而归。之象一生著述

  • 韩集举正

    十卷。《外集举正》一卷。宋方崧卿(生卒年不详)撰。方崧卿,字季申,莆田(今福建省东部沿海,木兰溪下游)人。隆兴进士。孝宗时尝知台州军事。此书后有淳熙十六年(1189)崧卿自跋,称《右昌黎先生集》十卷,

  • 敦煌出土十诵比丘尼波罗提木叉戎本

    残存一卷。六朝佚名译。鸠摩罗什来华后,始出十诵比丘五戒本一卷。自此后戒本复多,凡有五种。自唐代以后,罗什比丘尼戒本失传,且大藏也未收入。日本大正十三年西本愿寺将敦煌写经三十卷,赠给了大谷大学图书馆。从

  • 感应类丛志

    一卷。旧本题晋张华(232~300)撰。华字茂先,范阳方城(今河北涿州)人,曾著有《博物志》,已著录。《感应类从志》虽题名张华所撰,然自隋朝以来诸书经籍,艺文志不见著录。且书中语言也多俚陋,记载了许多

  • 国脉民天

    一卷。明耿荫楼(?-1638)撰。耿阴楼,字旋极,灵寿(今河北灵寿县)人。天启五年(1625)考中进士,曾做过地方官,清兵攻入他的家乡时被杀。《国脉民天》强调精耕细作,分为区田、亲田、养种、晒种、蓄粪

  • 晚书订疑

    三卷。清程廷祚(1691-1767年)撰。程廷祚字启生,号绵庄,晚号青溪居士,上元(今江苏省江宁县)人,清代经学家。乾隆初,曾以诸生举博学鸿词,未入等,后遂不复应乡试。其学以颜元为主,亦尝问学于李塨。

  • 敦煌写本篆书千字文

    一卷。梁周兴嗣撰。周氏生平著述,见《敦煌写本真草千字文》。此卷首尾均泐,见存之文,自“匡合”字起,至“九州”字止,正文全用篆字,旁有楷书释文似为初学而设。其文辞与通行之周书无殊,惟书艺未精,篆法间违绳

  • 古今南华内篇讲录

    十卷。题林屋洞藏书,不署撰者名氏,也不著时代。此书卷一,题为《南华旨要》,是言注《庄子》的大概旨意。于其第五节说:洞庭今日首提虚用,其言何证,亦惟得宗印于云庄先师。卷二以《庄子·寓言》一篇升冠于诸篇之

  • 说文引经考

    二卷。清吴玉搢(1699-1774)撰。玉搢字籍五,号山夫,晚号顿研、钝根,淮安山阳(今江苏淮安)人。廪贡生,官凤阳府训导。仕途不顺,遂潜心于金石文字之学,著述尚有《别雅》、《金石存》、《六书述部述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