律吕新书分注图纂
十三卷。明许珍(生卒年不详)撰。许珍字时聘,号静庵,天长(今属安徽)人。该书卷首有叶良佩的序言。是书认为蔡元定的《律吕新书》分前后二卷,前为《律吕本原》,后为《证辨》,前后隔绝,不便于初学者,于是以后卷《证辨》分入前卷各章之末,又取《性理大全》等书分疏于前章各段之下,以便于观览。该书无所创见,于《四库全书》存目。
十三卷。明许珍(生卒年不详)撰。许珍字时聘,号静庵,天长(今属安徽)人。该书卷首有叶良佩的序言。是书认为蔡元定的《律吕新书》分前后二卷,前为《律吕本原》,后为《证辨》,前后隔绝,不便于初学者,于是以后卷《证辨》分入前卷各章之末,又取《性理大全》等书分疏于前章各段之下,以便于观览。该书无所创见,于《四库全书》存目。
一卷。清张学礼撰。张学礼,字立庵。镶蓝旗汉军,官至广西道监察御史。康熙元年(1662),时任兵科副理事的张学礼与行人司行人王垓奉使册封琉球国王尚质,此为清政府首次向琉球派遣使臣。本书即记载此事。前面部
十二卷。清褚廷璋(约1779前后在世)撰。褚廷璋字左莪,号筠心。长洲(今江苏苏州)人,生卒年未详。乾隆二十二年(1757)召试,赐内阁中书。二十八年(1763)进士。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士,降六品衔,乞归
①四卷,图一卷。明郑敷教撰。敷教字汝敬,江苏吴县人。崇祯三年(1630)举人。此编用注疏本,以程传、朱义为主,加以推广,阐发其说,故取名为“广义”。凡是诸儒之说与传、义相符的则采用,稍有不相符合的则去
五卷,经义杂著一卷。清黄文澍(生卒年不详)撰。文澍字雨田,一曰谷田,又曰谷亭,丰城(今江西丰城)人。除此二书外,还著有《童子问》、《敬义录》等。此书于每卷首题有“桃谷山房稿”字样,其侧下又注有“石畦集
三卷。明徐石麒(1578-1645)撰。徐石麒,初名文治,字宝摩,号虞求,浙江嘉兴人。天启二年(1622)进士,任工部营缮司主事,因限制魏忠贤违法需索,而遭诬陷,削籍为民。崇祯初起为南京礼部主事,累迁
一卷。明张洪(生卒年不详)撰。张洪,字宗海,常熟(今江苏省常熟市)人。明永乐四年(1406年)张洪以行人司行人奉使往谕缅甸,并著有《南夷书》,此书也是归时所作,采古人奉使事迹,勒为一编。共一卷,分为十
八卷。清高士奇(生平详见《续三体唐诗》)撰。此集为唐诗选集。凡八卷,选诗九百余首。卷前有高士奇序,称此书“取唐代君臣赓和与其朝士公系之作。”(《凡例》)又称:“是集诗格务取华整,诗题必关典制,虽不专应
五卷。清周纶(生卒年不详)撰。周纶字膺垂,松江华亭(今上海松江县)人。康熙年官国于监学正。此书分吏、户、礼、兵、刑、工六门,又立五十九目。自汉至清,凡有关于六曹政事的内容,全都以类纪之。对于清初以来的
十六卷。附《寿藻堂文集》二卷。陈作霖(1837-1920)撰。生平详见《可园诗存》(辞目)。陈作霖关心国事,工诗能文,尤擅骈体。其人本不欲以文自见,惟于乡邦文献,及一切有裨国计民生之重大者,必留意探讨
一卷。明李肇亨(生卒年不详)撰。李肇亨字会泰,嘉兴(今属浙江)人。本书所录古今妇女双名共六十七人。书中自序谓王元美《弇卅卮言》、张睿父《琅琊代醉编》、陈无功《析醉漫录》中皆有所载,而彼此未备,暇日偶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