捕蝗要说
见《捕蝗要诀》。
见《捕蝗要诀》。
六卷。明朱睦(详见《易学识遗》)撰。内容包括《易》、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礼》、《春秋》。睦先作《春秋经传辨疑》四卷行于世,后又研读《易》、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礼》四经,有所心得,且述且作,成若干卷,便把已
一百三十卷。清吴士鉴撰。吴士鉴,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云贵总督吴振棫之孙。进士出身,授翰林院编修,官至翰林院侍读。是书采用溯源、捃逸、辨例、纠驳、削繁、考异、表征、补缺、广证、存疑等各种方法,对晋书进
九卷。清沈无咎(生卒年事迹不详)辑。沈无咎,字子慕,乌程(今浙江吴兴)人。赵氏《亦有生斋集》中载沈氏逸事。此书多奇闻怪谈,称其蕴含不平之气。《骚屑》署沈无咎纂辑,王梦彪删定,弟沈望之音释。卷首有王梦彪
十五卷首一卷。清郑玫纂修。郑玫字文玉,号虚舟,福建龙岩人,举人,康熙间任三水知县。为官善政,初上任时,三水因地势低水患最甚,其单骑四出,巡视基围,设法堤防,督劝修筑,自此基围高筑,田舍无恙,士民德之,
十四卷。清高翔麟撰。高氏生平著述,见《说文经典字释》。是书就许书有见于他书的某即为今某字加以援引诠释,所谓“字通”指许书中某字与今某字相通。高氏为钱大昕之门人,所述皆本师承。如卷二引钱氏曰:“《说文》
四卷。明冯从吾(生卒不详)撰。冯从吾,字仲好,长安(今陕西省西安市)人。明万历年间(1589)进士,官至工部尚书。其为人正直纯厚,好周敦颐、二程之“濂、洛之学”,于理学颇有研究,著有《冯子节要》、《冯
四卷。清汤斌(1627-1687)撰。汤斌字孔伯,号潜庵。睢州(今河南睢县)人。顺治六年(1649)进士,官至工部尚书。师事孙奇逢,学术思想渊源于王守仁的心学,后由王学转向程朱理学。著述颇多,除本书外
十六卷。清萧穆(1835-?)撰。萧穆,字敬孚,安徽桐城人。尝在塾中读刘大櫆选《唐宋八大家文约选》及其批注,深玩研索,悟得古文义法,颇好文辞。其后受学于方宗诚,又学考据校勘于钱仪吉,学识日进。咸丰三年
五卷。清刘元龙撰。刘元龙字凝焉,饶阳人。此编前有康熙五十一年(1712)自序,又有雍正元年(1723)补序。其书先成三卷,刊于江南,后来又续增二卷,所以有二个序。刘元龙自称经历三十年才成书。首卷以数言
六卷。明杨瞿崃(生卒年不详)编。杨瞿崃字稚实,福建晋江人。万历进士,官累江西提学副使。著有《易互》等多种。广东提学张邦翼曾撰《岭南文献》三十二卷。杨瞿继为提学,复续辑此书。杨瞿崃自序称:张刻详于人,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