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新津县志

新津县志

四十卷首一卷,清王梦庚原稿,陈霁学修,童宗沛纂。陈霁学,古闽人,曾任新津县知县。童宗沛,邑人,禀生。按新津县志,创修于康熙二十五年(1686),书仅四十一篇,而载赋役者二十三篇。嘉庆十七年(1812)重修,一遵省局颁发章程,分门依次罗列,成稿本三十余册。陈霁学任县令后,博采群书,搜罗逸事,考订异同,又修成兹编。《重修新津县志》道光九年(1829)刻,民国十一年(1922)重印。共四十卷首一卷。分为:卷一至卷十,星野、沿革、疆域、形势、山川、水利、城池、公署、关隘、津梁。卷十一至卷二十,祠庙、寺观、古迹、金石、风俗、户口、田赋、盐法、茶法、权政。卷二十一至卷三十,仓储、蠲政、学校、祀典、武功、兵制、驿备、铺递、物产、职官。卷三十一至卷四十,政绩、选举、人物、撰著、陵墓、祥异、汇识、辨讹、艺文上、艺文下。此志征引之博,考证之详,较胜旧志。其户口,自嘉庆、道光上溯前明,田赋、权政、仓储记载俱翔实可信。关隘、津梁、物产等篇,皆不厌求详,亦为允当。惟金石门泛载铁像铜炉,间录一、二石刻,均无关弘旨,似不知金石为何物者。该志尚有道光十九年(1839)增刻本和民国十一年(1922)铅印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格物图

    一卷。明孙丕扬(生卒年不详)撰。孙丕扬字叔孝,富平(今属陕西)人。嘉靖三十五年(1556)中进士。官至吏部尚书。此书分为四篇,一曰《格物图》,二曰《明物解》、三曰《原物辨》、四曰《人物镜》。其书原有总

  • 耶律文正公年谱

    一卷。清王国维(见《刘祁西使记校注》)撰。该书记成吉思汗佐命元臣耶律楚材事实。楚材为元草创法度,功不可没,卒谥文正,而其事迹不彰。国维乃以《湛然居士集》为主,辅以他书撰成此谱。有关楚材生卒年考证不确。

  • 御选唐诗

    三十二卷。《附录》三卷。清圣祖爱新觉罗·玄烨(1654-1722)选。此书为唐诗选集,共三十二卷。卷一至卷六为五言古诗;卷七至卷九为七言古诗;卷十至卷十六为五言律诗,附六言律诗三首,并有五言律诗补编;

  • 教化议

    五卷。德国人花之安撰。花之安有《学校论略》,已著录。此书宗旨是:国家之兴在于人才兴;人才之盛在于学术发达;学术发达在家靠父母教诲,在学校靠师长教诲。五者互相为用。五卷之目为:养贤能、正学术、善家训、正

  • 书义丛钞

    残卷。清焦循撰。焦循之子焦廷琥曾撰焦循事略,称焦循得到了王鸣盛《尚书后案》、江声《尚书集注音疏》两部书,并摘两书的异同作一笔记,名曰《王江尚书》。后来焦循又得到了周用锡的《尚书证义》,同时还采用了当世

  • 中州人物考

    八卷。清孙奇逢(详见《读易大旨》)撰。本书为作者晚年移居河南辉县夏峰村时所作,收二百余人,分理学、经济、忠节、清直、方正、武功、隐逸七类,每类一卷,其第八卷为《补遗》和《续补》。所收除忠节类之末附元蔡

  • 滁阳志

    十四卷。明戴瑞卿等纂。戴瑞卿,字孝隆,赤城人,万历三十八年(1610)来任滁州知州。滁邑旧为永阳,而州志的纂辑,则始于宋淳熙中法曹恭维所著《永阳郡志》,其书世无刻本。及至明永乐四年(1406),州守东

  • 策统纲目

    三十九卷。明卓有见(生卒年不详)撰。此书以邱浚《大学衍义补》、湛若水《圣学格物通》二书为基础。分立四门,即经传格言、史鉴证义、诸儒论议、国朝事实。颇略于古义而详于时务。

  • 主父偃书

    一卷。汉主父偃(?-前126)撰。主父偃,齐国临淄(今山东淄博西北)人。主父为复姓。任中大夫。主张进一步削弱割据势力,下令推恩,为汉武帝采纳。主父偃一生勤奋好学,精通《易》、《春秋》百家之言,兼晓纵横

  • 谭概

    一名古今谭概。三十六卷。明冯梦龙(详见《智囊》条)撰。此书分类汇辑古事,以供谈资,故名《谭概》。分迂腐、怪诞、痴绝、专愚等三十六门,每门各自为卷,计三十六卷。多从古书中辑录整理而成,其中也有冯梦龙自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