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方言笺疏

方言笺疏

十三卷。清钱绎、钱侗撰。钱绎(1770-1855)初名东墉,字以成,一字子乐,号小庐居士。江苏嘉定(今上海嘉定县)人。少承家学,与兄东垣、弟侗皆潜研经史、小学,时称“三凤”。所著尚有《训诂类纂》、《尔雅疏证》、《十三经汉学句读》、《说文解字阙疑补》等,所著多未刊刻。钱侗(1778-1815)字同人。通训诂,于《说文》用力尤深。尚著《九经补韵考》、《释声》、《吴语诠》、《正名录》等。《方言笺疏》为钱侗首创,其兄钱绎续成。绎序曰:“《方言笺疏》之作也,余弟同人实首创之,未及成而即世。其本藏之箧笥者十有余年,及赋梅侄弱冠后,始出以示余。余阅其本,简眉牍笔如黑蚁攒集,相杂于白蟫之中,几不可复辨。余悯其用力之勤,而惧其久而散佚也,乃取而件系之,条录之,凡未及者补之,复出者删之,未尽者详之,未安者辨之,或因此而及彼者则触类而引申之。譬之筑室,其基址材木陶埴之资,则同人已具之;若阴阳向背、体立覆盖、墙垣黝垩、户牖门橛,则予实成之。竭数年心力,始得脱稿。自后时加厘正,而涂乙纂改者又十之六。”于是可见二氏用力之勤也。《方言笺疏》之例凡四:(一)《方言》旧本刻于各种丛书者多有舛讹,即《永乐大典》本亦间有之。后惟戴东原、卢召弓两家本校订稍精,而亦互有所见,不免参差。《笺疏》参众家本而详究之,以折其衷,择善而从,则戴卢两本居多。(二)古今地理称名代易,繁称博引,转致迷眩。《笺疏》据汉晋《地理志》、《说文》、《水经注》,指明今为某省某府某县而已,其近人地理各种概不泛引,以免多歧。(三)今本《方言》各有不同,晋唐人书注中有同引《方言》而彼此互异者,有或以郭注而误为《方言》正文者,《笺疏》就所见者并列各条下,间有疑义则辨析之。(四)他书所引《方言》而今本无其文者,详其文义,确系脱落当补者,则旁列于条下,以清眉目,不敢羼混,而于笺疏中申明之。案《方言》文字古奥,训义深隐,校雠疏证均非易事。《方言笺疏》参众本校订之长,对今本《方言》精审勘校,论者谓其成就超轶戴卢两家之作。是书复引据诸书,以及晋唐人疏注所引,运用声义贯通之理,于展转互异之文,寻其音变之原,其所疏证多为确凿之说。《方言笺疏》清季传本有三、一为广雅书局本,一为徐氏《积学斋丛书》本,二本俱有脱文。另有光绪十六年(1890年)仁和王文韶红蝠山房校刊本,最为完备。198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红蝠山房本影印,最易得。是本尚附录孙诒让《札迻》中《方言》校语若干条,及王秉恩所为《方言校记》。案戴、卢二家所据为明人刊本,固未见真宋本也。清季盛昱所藏宋庆元浔阳郡斋刊本,为钱氏述古堂旧藏,后归季沧苇者。洎后未见著录,戴、卢所据,均未及之。盛书散出,归傅增湘。傅得书后,请缪荃孙付陶子麟精摹重雕。又请王秉恩作校记附后。得补正戴卢所未及。是本及王氏校记,钱绎亦未之见也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侍儿小名录拾遗

    一卷。旧本题宋张邦几(生卒年不详)撰。书前有张邦几自序。序曰:少蓬洪公作《侍儿小名录》,好事者多传焉。王性之《补录》一卷以授余,曰他日观书有可采录之,乃作《拾遗》。与晁公武的《读书志》合。但晁公武称旧

  • 衡岳志

    八卷。清朱衮修,袁奂纂。朱衮,字青崖,四川阆中人。曾任衡山县知县。袁奂,字岚,湖北襄阳人。衡山高数千丈,有七十二峰,十洞,十五崖,三十八泉,二十五溪,九池,九潭,九井。衡岳之有专志,自明嘉靖中衡山县令

  • 庭训格言

    一卷。清爱新觉罗·胤祯(见《御纂孝经集注》)撰。该书为胤祯追述清圣祖之语亲录编成。凡246则,皆为《清实录》和《圣谕广训》所未载者。系宫闱问视之暇,圣祖对胤祯谕示教训之语。该书有津河广仁堂刻本、《四库

  • 王文肃奏草

    二十三卷。明王锡爵撰。王锡爵(1534-1610),字元驭,号荆石,太仓(今属江苏)人。嘉靖四十一年会试第一,授编修官。万历五年(1577)以詹事掌翰林院,进礼部右侍郎,因触怒内阁首辅张居正,辞官不出

  • 皇甫持正文集

    六卷。唐皇甫湜(约777-830)撰。皇甫湜,字持正,睦州新安(浙江淳安)人。唐宪宗元和元年(806)进士及第,官至工部郎中。性急好酒,恃才傲物,多次触犯同僚,遂自求分司东都,被东都留守裴度召为判官。

  • 名媛诗话

    十二卷。清沈善宝(1808-1870?)撰。生平详见《鸿雪楼初集》辞目。此书有道光二十六年(1846)鸿雪楼刊本、卷首有“受业宗康俞德秀,完颜佛芸保校字”字样。并有作者所作自序。书后有陈光亨所作跋语。

  • 增修欧氏几何

    五卷,附四卷。清曹汝英(生卒年不详)撰。曹汝英,字粲三,广东番禺(今番禹)人。著有《直方大斋数学上编》十四卷(1903),《直方大斋数学上编附卷》二卷(1904),《直方大斋数学中编》四卷(1907)

  • 五代残唐

    见《残唐五代史演义传》

  • 国士懿轨

    十卷。明余养蒙撰。养蒙,临海(今属浙江)人。生卒及事迹不详。该书乃养蒙奉南京都御史耿定力之命而编撰。因当时社会流行专重科目的风气、故养蒙采录历代士子出于太学和以赀郎起家为官的人的事迹,编成此书,上起战

  • 平津馆丛书

    十集,四十三种,二百五十四卷。清孙星衍(详见《岱南阁丛书》)编辑。汉公孙弘为丞相,封平津侯,地当高津、平原一带,孙星衍为山东督粮道,治所即在公孙弘所封平津故地,因名其书斋为“平津馆”,所刊丛书名《平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