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无何集

无何集

十四卷。清代熊伯龙(约1617-约1669)撰。熊伯龙字次侯,晚号钟陵,汉阳(今属湖北)人。顺治进士,官至内阁学士,无神论者,著有《贻穀堂诗文集》等书。此书主要诠解东汉荀况的《论衡》一书,倡导无神论。因荀子有句“云而雨,何也?曰:无何也,犹不云而雨也”,故作者把此书命名为《无何集》。全书分“天地、古今、鬼神、祸福、灾祥、感格、宜忌、人事、儒术、道教、杂家、百物”十二门类,每门为一卷,每门类又各标明细目。卷首作者自述读本书方法;第十三卷杂来古人辟佛的学说,取名为“委宛续貂集”;卷十四则是作者之子熊正笏,摘取经、史、子、集中符合《论衡》中无神论观点的内容,取名为“勿广余言集”。全书以《论衡》中的“幸偶”一篇为宗旨,并把此篇列在卷首,然后依十二门类顺序,先摘录《论衡》中有关的原文,其次摘取古今史实及评论,再加上作者自己的驳论,对凡河图洛书、阴阳谶纬、五行灾异及相墓相宅等说法一一加以驳辩澄清,议论较为精详,观点完全是唯物的,从儒学立场对传统宗教神学进行了有条理的批判,宣扬无神论。本书有益于对中国古代无神论思想的研究,也为收集这方面资料提供了方便。此书现在通行的十四卷本是由作者几代子孙增订而成。有北京大学藏乾隆甲寅(1794年)刊本、1925年沔阳卢弼影印本、1979年中华书局整理排印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新安县志

    十三卷。清靳文谟修,邓文蔚纂。靳谟,直隶大名府开州(今河北大名县)人,二十七年(1668)进士。旧志始于明万历间县令丘体乾,至康熙十一年(1672)四度续修。康熙二十七年(1688),县令靳文谟奉诏纂

  • 词海遗珠

    四卷。明劳堪(约1571前后在世)编。劳堪字道亭,号庐岳。江西德化(今九江)人。嘉靖三十五年(1556)进士,官至副都御史。此书杂收金石文字以及诗词杂文;不分体制,亦不叙时代;对原文又多有删节,似仅供

  • 神农本草

    见《神农本草经》。

  • 仪礼小疏

    一卷。清沈彤(1688-1752)撰。彤字寇云,一字果堂,江苏吴江人。诸生,乾隆初试博学鸿词科不遇,编修三《礼》及《大清一统志》,授九品官,以亲老不受,辞归故里。笃志群经,尤精三《礼》。著有《周官禄田

  • 备急千金要方

    九十三卷。唐孙思邈(581-682)撰。孙思邈,自号孙真人,京兆华原(今陕西耀县)人。自幼苦读,博览群书,通经史百家之说,尤精医药之学。孙思邈因病成医,寿逾百岁,有八十余年临床经验,在中国医学史上留下

  • 贵县志

    八卷,清夏敬颐修,王仁钟修,梁吉祥纂。夏敬颐,字养泉,江西新建县人,监生,时任浔州知府。王仁钟,江苏吴县人,供事,光绪十九年(1893)任贵县知县。梁吉祥,字崧生,广西贵县人,光绪八年(1885)优贡

  • 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

    见《真灵位业图》。

  • 刘道荟晋起居注

    一卷。清黄奭辑。刘道荟,又作道会,南朝宋北徐州主簿。《隋书·经籍志》载《晋起居注》三百一十七卷,《唐书·经籍志》著有三百二十卷。其书自武帝(司马炎)始至安帝(司马德宗)终,记两晋一百余年间诸帝言动行止

  • 忆江南馆词

    一卷。清陈澧(1810-1882)撰。陈澧字兰甫,广东番禺人。年十七为县学生员,年十八由翁心存送入广州粤秀书院学习。道光十二年(1832)举人。其后数应礼部试皆不中,以大挑二等选授广东河源县训导,任职

  • 尊闻居士集

    八卷。清罗有高(1734-1778)撰。罗有高,字台山,江西瑞金人。乾隆三十年(1765)中举人。少习技击,力敌数十人。后见雩都(今属江西)宋道原,乃潜心于理学研究。又师事宁化雷鋐。为学凡数变。晚交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