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日照县志

日照县志

①十二卷。清杨士雄修,丁时纂。杨士雄,浙江义乌人,监生出身,康熙三年(1664)任日照县知县。丁时,邑人,进士出身。康熙十一年(1672),杨士雄奉修邑志之檄,开局修志,经多方购求,得明万历年间知县杜一岸旧志二册,聘邑中进士丁时总其事,以旧志为蓝本,更采《水经注》、《山海经》、《通志》和《郡志》,历时两月新志成。《日照县志》康熙十二年(1673)刻本。全书十二卷,分为:卷一图考、沿革、分野、祥异、疆域、形胜、山川,卷二风俗、时序、城池、墩台、武备,卷三乡里、户口、地亩、钱粮、盐法、土产,卷四职官、公署,卷五仓廒、坊表、街厢、市集、镇店、铺舍、古迹、邑景、丘墓,卷六学校、典礼、征辟、进士、举人,卷七岁贡、恩选、恩例、太学生、武举、武弁、吏椽,卷八坛祠、寺观、名宦、宦迹、貤封、乡贤,卷九人物、儒林、忠义、孝子,卷十一至卷十二政事、文苑。此志不举纲要,仅列细目,细目繁冗复杂,然而取材谨严不苟,每条之下,多注明所引原书及所取史料,不失为善本。其尚有康熙五十四年(1715)成永健增刻本。②十二卷,首一卷。清陈懋修,郑作相等纂。陈懋字沐三,清苑人,举人出身,光绪九年(1883)任日照县知县。邑志自康熙十二年(1673)续修后,又二百年未有增修,事迹湮没,纪载散佚。邑人道光年间进士丁守存,由督办直隶山东团练,退老家居,取其族子庭陔所汇志稿,删繁撮要,欲汇为邑乘,未竟而卒。陈懋宰日照县后,恐修志一事中堕,所辑失亡,邑人亦以为请,乃集邑中绅儒,聘郑作相总其事,以丁守存所辑志稿及旧志为蓝本,发凡起例,重为厘订,又征文考献,稿凡数易,历三年而告竣。《日照县志》光绪九年修,十二年(1886)刻本。此志较旧志体例多有变更订正,其体例完备,内容较完善,取材丰富,考订精确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砚史

    一卷。宋米芾(详见《画史》)撰。是书首冠以用品一条,论石当以发墨为上。后附性品一条,论石质之坚软;样品一条,备列晋砚、唐砚、宋砚形制之不同。中记诸砚,从玉砚至蔡州白砚共二十六种,特别对端砚、歙砚,辨之

  • 牧庵集

    三十六卷。元姚燧(1238-1313)撰。燧字端甫,号牧庵。洛阳(今属河南)人。姚枢从子。始为秦王府文学。历官至翰林学士承旨,集贤大学士。元贞元年(1295)主修《世祖实录》。燧就学于许衡而文章过衡甚

  • 隶八分考

    一卷。清顾蔼吉撰。参见《隶辨》。是书讨论隶与八分之辨,旨在澄清这个自来聚讼不休的问题。顾氏取《说文序》、《汉书·艺文志》、《后汉书·儒林传》、《晋书·卫恒传》、《四体书势》、《唐六典》、张怀瓘《书断》

  • 道德真经衍义手抄

    二十卷。宋末元初王守正(生卒年不详)撰。王守正,五峰(今四川泸县)人,号清安逸士。撰有《道德真经衍义手抄》,原题“五峰清安逸士王守正集”。此书卷首序和前两卷(共八章)已经散失。其书首为经文分八十一章,

  • 词致录

    十六卷。明李天麟编。李天麟,北京大兴人。生卒年不详。万历八年(1580)进士。官至监察御史、巡按浙江。本书皆载词命之文,分制词、进奏、启札、祈告、杂著五门,中又各分子目。所采上自汉、晋,下迄于宋。但意

  • 毛诗词例举要详本

    一卷。刘师培撰。刘师培字申叔,著有《毛诗词例举要》,发表在《国故》第一卷第二期,总共举出二十四例。后来发现的《毛诗词例举要》原稿中,共举出三十一个例,与《国故》上所发表的不同,文字是《国故》所刊登的十

  • 大学解

    ① 一卷。清牛运震(1706-1758)撰。运震字皆平,号真谷,又号空山,山东滋阳人。著有《空山堂十七史论》、《空山堂集》、《空山堂春秋传》二十卷、《空山易解》四卷及《周易解》。其《四书解》虽已定稿,

  • 史籀篇疏证

    一卷,叙录一卷。近代王国维撰。参见《补高邮王氏说文谐声谱》。《史籀篇》是见于著录的中国最早一部字书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小学类首载《史籀》十五篇,自注:“周宣王太史作大篆十五篇。”又云:“《籀篇》者,周时

  • 那恭勒满汉摺稿

    八卷。清那清安撰。那清安字慎修,号竹汀。姓叶赫那喇氏,满洲正白旗人。嘉庆十年(1805)乙丑科三甲第二十一名进士,授户部主事,洊陛詹事府詹事,内阁学士,副都统,翰林院掌院学士,礼部、刑部、工部侍郎,都

  • 易象正

    十六卷。明黄道周(约1585-1646)撰。道周字幼玄,一字螭若,号石斋,漳浦(今福建漳浦)人。天启二年(1622)进士,崇祯中官至少詹事,明亡后为唐王聿键礼部尚书,督师出婺源,兵败后被执,不屈而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