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明季北略

明季北略

二十四卷。南略,十八卷。清计六奇(1622-1687?)撰。六奇字用宾,号天节子,别号九峰先生,江苏无锡人。多年以私塾馆教为生,蜚声乡里,平生致力于晚明史资料搜访与著述。尚著有《南京纪略》、《粤滇纪闻》、《金坛狱案》、《辛丑纪闻》等。《北略》书成于清康熙十年(1671),后续有增补,共六百四十余篇,三十一万余字。该书上起明万历二十三年(1595)努尔哈赤初起(通行刊本仅起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(1606)),下迄崇祯十七年(1644)清兵入关占领北京,记录了近五十年间明北都及中国北部时事概略,书因以“北略”名。是书以编年为纲,杂以纪传、本末诸体,各卷略以时间为次,各篇略以事件或人物为中心,卷末各缀以“志异”。取材以文献与口碑并重,所记多出于亲历闻见,有较高的史料价值。内载明清嬗代、明末政治和各地人民斗争史迹颇详,其中记农民起义的篇章居全书过半,所叙起义原因,李自成、张献忠等领袖,起义军的官制、兵制、币制、科举、年号、国号,重大措施和大顺农民军进入北京之事,颇为集中系统,较他书为详。为研究晚明农民起义与民族斗争历史的重要资料。但本书记事偶有与史实不符,又有岁月互讹、死生倒置等,须与他书互相参校。由于清初文禁森严,未能付梓,直到嘉庆、道光间,始有北京琉璃厂半松居士木活字本刊行于世。之后各本均经删改。旧抄足本传世者有二,杭州大学图书馆藏本、江苏常熟曹大铁藏本。抄本卷数与通行本《国学基本丛书》同,但比通行本多出二十三篇,其中特别重要的是卷首第一篇《建州之始》和卷末《北略总论》叙述本书义例,另有二十五篇可补刊本缺漏错讹者,总计约二万八千字。《明季南略》书成于清康熙十年(1671),后续有增补。旧足抄本十六卷,通行刊本十八卷。记明崇祯十七年(1644)弘光帝即位南京起至清康熙四年(1665)洪承畴病死福建,共20余年间南明弘光、鲁监国、隆武、绍武、永历诸朝及中国南部时事概略,书因以“南略”名之。首二卷用编年体,以下各以事件或人物为中心,亦略次以时序。作者生于明末,身历明清之际的政治大变动,故其所著《南略》诸书,或凭传闻,或出目睹,收集宏富,叙事清晰。内载南明军政大事、抗清战事与人物、农民起义,兼及琐闻轶事。对史可法、张煌言、瞿式耜、何腾蛟、郑成功、张献忠、孙可望、李定国等人及相关事迹叙述尤详。此书为《明季北略》之续编,是研究南明历史及当时阶级和民族斗争的重要史料,较之后人追记之书犹得其真。清初该书被列入《外省移咨应毁书目》和《禁书总目》。直至嘉庆、道光年间,始得刊行于世。通行刊本为《国学基本丛书》,但遭删窜甚重,文字与内容缺损均多,经与传世的清初旧抄足本对勘,抄本卷数少于刊本两卷,而文字则多出四十四篇,包括记事和《郑成功讨满州檄》,以及《跋》、《纪事》、《志感》、《读书》等约二万字,另有可补刊本缺讹削窜者约一万九千字。其中记叙编纂《北略》、《南略》的经过,刊本亦并缺。《北略》、《南略》版本有浙江海盐朱氏旧藏康熙活字本,北京琉璃厂半松居士排印本,杭州大学图书馆藏旧抄本,商务印书馆1936年铅印本(编入《国学基本丛书》),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,中华书局1984年魏得良、任道斌点校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别本茶经

    三卷。明汤显祖(详见《五侯鲭》)撰。旧本题为玉茗堂主人阅。玉茗堂主人是汤氏的别号。《别本茶经》取陆羽《茶经》为一卷,后附水辨、后集各一卷。是书主要论述茶的性状、品质、产地、煎茶之水、以及记叙、歌咏有关

  • 王制笺

    一卷。清皮锡瑞(详见《礼记浅说》)撰。是书以《王制》为素王之制。俞樾曾评议此书,以为:孔子将作《春秋》,先修王法,斟酌损益,具有规条。其门人弟子与闻绪论,私相篡辑,而成《王制》。皮氏作《王制笺》为之疏

  • 孙平叔年谱

    一卷。清孙慧惇、孙慧翼编。二人俱谱主之子。谱主孙尔准(1770-1832),字莱甫,号平叔,江苏无锡人。嘉庆十年(1805年)进士,历任编修,福建知府,按察使,布政使,广东布政使,皖、粤、闽等省巡抚,

  • 周礼精华

    六卷。清陈龙标撰。龙标为福建侯官人。此书首有自序,称“百数家之笺疏训释,……广为采辑。凡可以明礼制、广见闻、资考证者,皆为酌繁就简,撷其精华。”其次为引用书目,所列书目十分详尽。此书虽为制义而作,但书

  • 五代春秋

    二卷。宋尹洙(1001-1047)撰。洙字师鲁,北宋河南治(今河南洛阳东)人。世称河南先生。官至起居舍人,直龙图阁,后因故被贬。其人博学多识,精于《春秋》,提倡简古文风。有《河南先生文集》、《五代春秋

  • 温州府志

    三十卷,首一卷。清李琬修,汪沅、齐召南纂。李琬,曾任温州府知府。按温州,汉、晋时名东瓯、永嘉、缙州,至唐置温州,宋改名瑞安,后复为温州,郡名不一,郡志或称永嘉,或称东瓯、温州,自元以后则皆称《温州志》

  • 说经札记

    八卷。明蔡汝楠(1514-?)撰。汝楠字子木,号白石,德清人。嘉靖十一年进士,官至南京工部侍郎。除此书外,还著有《自知堂集》、《武夷游咏》。史书称他为官期间曾以忧归,聚诸生石鼓书院,讲求经义,此书即当

  • 学道记言

    五卷。事行纪略一卷。明周思兼(生卒年不详)撰。周思兼字叔夜,号莱峰,松江华亭(今上海)人。少有文名。嘉靖二十六年(1547)进士,除平度州知州。举治行第一,当迁。州人走阙下以请,乃复留一年。擢工部员外

  • 建隆寺志略

    十卷。清释昌立纂辑。史椿龄、陈寓泰编次。释昌立,号小支者,道光间建隆寺僧。史椿龄,江都(今江苏省江都县)人,陈寓泰,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建隆,宋太祖开国年号,太祖平李重进于扬州,即在驻地建寺,并以建

  • 历代史论二编

    十卷,明张溥(1602-1641)撰。张溥太仓(今属江苏)人,初字乾度,改字天如,号西铭。嗜学成癖,所读书必手抄七遍,名读书处为“七录斋”。崇祯(1628-1644)时举进士,官授庶吉士。崇祯初,又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