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易例

易例

① 二卷。清惠栋撰。惠氏《周易述》目录中曾列有《易微言》等七书,除《易微言》附刊于卷末,其余并有录无书。此书即其七书之第三种。乾隆间于潮阳刊版单行。此书最后一条说:“《坤·文言》述坤云妇道也,妻道也,臣道也。盖坤于乾有妇道、妻道、臣道,独不云有子道,子道属六子也。圣人《易》例之分明如是。”由是发现《易》有条例可录,故取名《易例》。列例九十,其中有题而无文者十三。专为考究汉儒《易》说之主要观点及概念而作。所述观点者有论太极、易、大衍等,所述概念者有世应、飞伏、消息、两象易等。然体例并不严谨,有许多非例之例,有本属一例而散列十余条者。如既有扶阳抑阴一类,又有阴道不绝阴道绝义一类,又有阳无死义一类。此为欲作扶阳抑阴一例而杂录于三处。又如说“中和”,有《诗》尚中和,《礼》尚中和,礼乐尚中和,君道尚中和,建国尚中和,《春秋》尚中和六类,已极繁复,而其后又出中和一类、君通中和一类,卷末更出中和之本一类,此为欲作《易》尚中和一例而散见于九处。凡此种种,说明此书系为著书搜辑的资料汇编,不可据为定本。但此书若汰其芜杂,存其菁英,因所录而排比参稽之,对研究作《易》之大纲,汉代传经之崖略,颇有裨益,不可因其残缺少绪而弃之。收入《四库全书》、《皇清经解续编》,有《贷园丛书》本、《指海》本、《借月山房汇抄》本等。② 一卷。清端木国瑚撰。端木国瑚撰成《周易指》后,因卷帙繁多,不易卒读,故提取其精华,撰成此书。书中所列读易法计十三条:(一)凡言先后皆以先天后天为义;(二)六十四卦刚柔六爻,皆坤用六;(三)天地人三才之道齐之以巽;(四)知坤直方而后知乾对时;(五)错卦、杂卦、变卦、之卦、及卦;(六)命卦出于周公;(七)声应卦出于孔子;(八)系词所系不单纯在本爻,而从其类卦之爻,又从其类聚之方;(九)六十四卦皆是往来八卦为一爻;(十)乾干坤干;(十一)卦以象告,爻彖以情言;(十二)当位不当位;(十三)凡易中用此字,即以此卦为义。以上诸条中不乏精辟之论,但其中亦有许多属主观臆造,望文生义者,尤为治易者所诟病。有自刻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虞氏易消息图说

    一卷。清胡祥麟撰。祥麟字仁圃,浙江嘉兴人,嘉庆举人。此书卷首题“张皋文太史述虞氏六十四卦消息图”,卷末引张太史曰:“右图以阴顺阳,以乾通坤,所谓和顺于道德,而理于义,是图为张惠言所作,而详麟述之。”此

  • 尚约居士集

    无卷数。明萧镃(?-1464)撰。萧镃,字孟勤,泰和(今江西泰和县)人,生年不详。明宣德二年(1427)进士,选庶吉士,授编修。景泰三年(1452)以祭酒学士入直内阁,加太子少师、户部尚书、文渊阁大学

  • 射阳先生存稿

    四卷。明吴承恩(约1504-约1582)撰。吴承恩,字汝忠,号射阳山人。先世涟水(今属江苏)人,后迁居淮安山阳(今江苏淮安)。曾祖吴铭做过余姚训导,祖父吴贞做过仁和县学教谕,但官都不显。其父吴锐,因家

  • 满汉合书

    一卷。此为清初翻刻前明坊本《增补万宝全书》第三卷之一种。《万宝全书》没有著撰人姓名,也不知撰于何时。据书中官秩门所载为明代制度,其太常所属,止于景陵祠祭署,可能为明初宣德以后之书。其第三卷,《满汉合书

  • 丧服经传陈氏注

    一卷。陈铨撰,清马国翰辑。陆德明《经典释文》序录说,陈铨不详何人。《隋书·经籍志》也仅题铨名。看其序次在晋孔伦集注下,宋裴松之集注上,陈铨应当是晋宋间人。《唐书·艺文志》与《隋志》都著录一卷,现在已经

  • 小畜集

    三十卷。宋王禹偁(954-1001)撰。王禹偁,北宋文学家、诗人。字元之,巨野(今属山东)人。太平兴国八年(983)进士。官至右拾遗。以刚直敢言著称,曾上疏请减百官奉禄,节约开支,减轻刑罚。后屡以事贬

  • 桯史

    十五卷。宋岳珂(详见《九经三传沿革例》)撰。“桯史”取义费解,沈家本《日南随笔》卷一:“当是用晏子凿楹纳书事。”《考工记》注:“桯读为楹,以桯为楹,乃假借字。”《直斋书录解题》:“桯史者,犹言柱记也。

  • 陶诗汇注

    四卷。清吴瞻泰撰。吴瞻泰字东岩,安徽歙县人,生卒年不详。本书为陶潜诗注汇集,共四卷,成书于康熙四十四年(1705)。首卷载宋吴仁杰、王质二家年谱,末卷附诗话百余条。集中诗注则采宋代汤汉、元代刘履、明代

  • 四库书目略

    二十卷,附录一卷。清费莫文良编。费莫文良,生平不详。该目著录“四库”所收之书和存目之书的书名、卷数、撰者,末有杭本《四库全书简明目录》、胡氏《附存书目》,《四库全书总目》中所未载之书在《附录》中揭示。

  • 荆州万城堤志

    十二卷。清倪文蔚撰。倪文蔚(?-1890)字豹臣。安徽望江人。咸丰进士,以主事签分刑部。咸丰十一年(1861)从河南巡抚严树森镇压太平军和捻军。同治十一年(1872)授湖北荆州府知府,兴筑长达二百里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