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易疑

易疑

① 二卷。明陈言撰。言字献可,号东涯,海盐人。嘉靖十六年(1537)举人。该书用《周易注疏》本,题上经曰“经之上”,题下经曰“经之下”,题《系辞》、《说卦》、《序卦》、《杂卦》四传曰“经之旁”,所以《江苏采集遗书目录》载其为“三卷”,《四库总目》存目据江苏周厚堉家藏本也著录为“三卷”。而《明史·艺文志》、《经义考》都著录该书为“四卷”。陈言《自序》云:“吾疑乎庖牺之卦非使人卜筮也;吾疑乎卜筮之因卦而作也;吾又疑乎文王周公卦爻之词未有占也,卜筮者占之也;吾疑乎卦词论卦之吉凶、爻词论爻之得失而已也;吾又疑乎《系辞》之传不必上下、其章不必皆十有二也;吾又疑乎卦爻之词间有未安者也;吾又疑乎马、郑、王弼、孔颖达辈明其义而疏,希夷、康节精矣而一于数,伊川得易之用,紫阳得易之深;吾又疑乎羲、文之一理而通之者也。”所以书名《易疑》。持论视界颇高,但其书并无多少精义。今上海图书馆藏有明万历四十六年(1567)刻本《易疑》二卷,附《图说》一卷、《系辞》下传一卷、《说卦传》一卷、《序卦传》一卷、《杂卦传》一卷,当是原刊传本。② 四卷。明方时化撰。这是方氏《易》学的第五种书。首卷《密义疑》二十一则,二卷《名象疑》十二则,三卷《卦爻疑》三十六则,四卷《凡例疑》二十四则。所分四类与《易学述谈》相同,内容主旨也没有什么差别,可能是方时化在儿子笔记之后又自己把讲义整理了一份。《四库全书总目》据江苏周厚堉藏本著录存目。有明刊《方氏易学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零陵县志

    十五卷,附补遗一卷。清稽有庆修,刘沛纂。稽有庆,字伯润,江苏无锡人,举人,曾任零陵县知县。刘沛,龙山人。《零陵县志》光绪二年(1876)刻本,共十五卷,附补遗一卷,分为:卷一地舆,其子目曰星野、疆域、

  • 说文经斠

    十三卷。清杨廷瑞(生卒年不详)撰。廷瑞字子杏,号澂园,善化(今湖南长沙市)人。著作另有《说文正俗》。是编依十三经分为十三卷,据《说文》字义以考经传本字原当作某,每字列《说文》篆体及许氏所训之义于首,注

  • 芙蓉集

    十七卷。清宗元鼎(1620-1698)撰。宗元鼎,字定九,号梅岑,别号小香居士,江苏江都人。七岁咏梅,为前辈所赏。酷爱梅花,堂前有古梅一株,时人称为宗郎梅。家贫,躬耕而食。后隐于东原城东数十里的宜陵南

  • 未灰斋文集

    八卷。《外集》一卷。清徐鼒(1810-1862)撰。徐鼒字彝舟,号亦才。六合(今江苏六合县)人。道光年进士。官至福宁知府。著有《周易旧注》、《小腆纪传》、《小腆纪年》。此集凡八卷。为徐鼒文集。据集前自

  • 字书

    不著撰人名氏。按,《隋书·经籍志》列字书之目凡三:一曰《古今字书》十卷,二曰《字书》三卷,三曰《字书》十卷,均未言何时何人所撰,原书早已亡佚,无从可考。惟于群籍所引尚可略见端倪,但三者亦无法区分,清与

  • 佚礼扶微

    五卷。清丁晏撰。丁晏(1793-1875)字柘堂,江苏山阳人。道光元年(1821)举人。平生精研经学训诂,笃好郑学。辑《禹贡集解》三卷,对《诗经》之郑笺、“三礼”之郑注研究尤深,认为孔疏曲解郑学,因之

  • 荣进集

    四卷。明吴伯宗(?-1384)撰。吴伯宗,名佑,以字行,江西金溪人。洪武二十四年(1391)进士第一,授礼部员外郎,官至武英殿大学士。后降检讨以终。事迹据《明史》本传。吴伯宗守正不阿,虽忤旨贬谪,仍不

  • 续补侍儿小名录

    一卷。宋温豫(生卒年不详)撰。温豫字彦几。晋阳(今山西省太原市)人。温豫因为王铚所著《补侍儿小名录》仍未详备,于是续补此书。共二十九事。其中成风一条,是谥而非名。温豫引事时增改亦有不当之处。有稗海万历

  • 周易爻物当名

    二卷。明黎遂球撰。遂球字美周,广东番禺人。天启七年(1627)举人,从朱由榔起兵,后守赣州,城破战死。该书只载三百八十四爻,用互变推求其象。互体变卦本为古法,而黎氏所推则多出己意,往往支离蔓衍,附会成

  • 新校郑志

    三卷,附录一卷。钱东垣(生卒年待考)、钱绎(生卒年待考)、钱侗(1778-1815)校。东垣字既勤,一字亦轩,江苏嘉定(今属上海)人,清代经学家。嘉庆三年(1799)举人,官浙江松阳县知县,后为上虞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