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春秋左氏传章句

春秋左氏传章句

一卷。魏董遇撰,清马国翰辑。董遇字季直,性质讷而好学。建安初举孝廉,稍迁黄门侍郎。黄初中出为郡守。魏明帝时入为侍中、大司农,数年后病卒。见《三国志·魏志·王肃传》裴松之注引《魏略》。又据《魏略》说,遇初善治《老子》,为作训注,又善《左氏传》,更为作《朱墨别异》,人有从学者,遇不肯教,由是传者颇少。陆德明《经典释文叙录》说,魏大司农董遇注解《左氏传》,又说“董遇章句三十卷”。《隋书·经籍志》也著录《春秋左氏传》三十卷,两《唐志》同,是其书在隋唐之世尚传于世。马国翰《玉函山房辑佚书》从隋唐间诸家所引辑得十条,合为一卷,虽难窥董遇章句之全貌,但也很珍贵。魏晋以来,学者治《左传》者多朋于贾(逵)、服(虔)而非杜氏(预),从董遇《春秋左氏传章句》仅存的几条佚文看,也表现了这一倾向。

一卷。汉刘歆(?一23)撰,清马国翰(详见《玉函山房辑佚书》)辑。刘歆字子骏,后改名秀,字颖叔,刘向子,西汉著名学者。汉成帝河平中,与父向总校群书。刘向死,歆为中垒校尉,继承父业,整理六艺群书,编成《七略》,对经籍目录学作出了重要贡献。刘歆还建议设《周礼》、《左传》、《毛诗》、《古文尚书》等古文经博士,受到今文经学家们的激烈反对。王莽建立新政权,歆任国师,后因参与谋杀王莽,事败自杀。刘歆博学多闻,好古敏求,在今文经学一统天下的时代,他力倡古学,从此开始了经学史的今古文学之争。据《汉书》本传记载:“及歆校秘书,见古文《春秋左氏传》,歆大好之。时丞相史尹咸以能治《左氏》,与歆共校经传。歆略从咸及丞相翟方进受,质问大义。初,《左氏传》多古字古言,学者传训诂而已。及歆治《左氏》,引传文以解经,转相发明,由是章句义理备焉。”在刘歆之前,《左传》在经师儒生眼中没有地位;从刘歆开始,《左传》才受到学者的重视。《春秋左氏传章句》不见于隋志著录,但《经典释文》、《五经正义》、《路史》中有所引用,其依据不得而知。马国翰《玉函山房辑佚书》辑得二十条佚文。当时刘歆与博士们关于《左传》的争论焦点,是《左传》究竟是否“传《春秋》”的问题。《汉书》本传说他“引传文以解经”,坚信《左传》与《公羊》、《穀梁》二传具有同等的地位。杜预《春秋经传集解》序说“刘子骏创通大义”,即阐述经传的褒贬义例。可知他虽然提倡古学,但仍然一本今文家深求大义的学风。事实上,《春秋》三传解经方法各有侧重,《公羊》、《穀梁》二传重义例,而《左传》明史事,如果以《公羊》、《穀梁》二传的思维定势来解释《左传》,往往扞格不通,所以刘歆受到人们的批评。而《左传》的成书问题长期没有定论,加之刘歆与《左传》的密切关系,又使他成为后人怀疑的对象。自宋代林栗疑《左传》的“君子曰”为刘歆之辞,到清代今文学者刘逢禄、康有为指刘歆为《左传》的伪作者,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。清末学者章炳麟、刘师培从古文学家角度出发,否定了刘歆作伪说。现代学者钱穆撰《刘向歆父子年表》,以坚实的证据肯定了《左传》不是刘歆的伪作,从而基本上解决了这一历史公案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周易读翼揆方

    十卷。清孙梦逵撰。孙梦逵字中伯,常熟(今属江苏)人。乾隆七年(1742)进士,官至宗人府主事。此编不取陈抟先天诸图,深有考证。只是认为孔子作《彖传》以释彖辞,作爻传以释爻辞,世所称“小象传”乃是爻传而

  • 广丰县志

    十卷,首一卷,清双全等修,顾兰生等纂。双全,满州正黄旗人,汉军翻译生员、吏部笔帖式,同治九年署任广丰知县。顾兰生,江西广丰人,官广东惠州府知府。《广丰县志》同治十一年(1872)刻印。此志体例依照省颁

  • 文翰类选大成

    一百六十三卷。明李伯玙、冯原同编。李伯玙,上海人,生卒年不详。官淮王府长史;冯原,慈溪人,生卒年不详。官淮王府纪善。是书系编者奉淮王之命而作。前有淮王序,自称西江颐仙。据《明史》载,仁宗子淮靖王瞻墺以

  • 周易经疑

    三卷。元涂溍生撰,自刻本。涂溍生字自昭,宜黄(今江西宜黄)人,曾任赣州濂溪书院山长。其事见于《江西通志》,称其著有《易义矜式》。朱彝尊《经义考》载其有《易主义》一卷,注已佚。柯劭忞考证,此书应名为《经

  • 黄山图经

    一卷。宋无名氏撰。《黄山图经》影印本,共一卷。其首列三十六峰,中叙岩洞、僧舍,下写寺祠村落。经说凡三十六则,详述各峰高低,形势事迹,水之源流。文字简洁明晰,无冗累。此书为上虞人罗振玉据旧钞本影印。后有

  • 武定府志

    三十八卷,首一卷。清李熙龄修,邹恒纂。李熙龄,江西南城人,咸丰八年(1858)任武定府知府。旧志自乾隆二十四年知府赫达色修后,已过百年未有续修了。且旧志因历时既久,版章残缺不全,漫漶过半,内容漏略讹误

  • 汪刻隶释

    二十七卷。宋洪适(1117-1184)撰。清汪日秀校刊。洪适(kuò)字景伯,晚年号盘洲老人,鄱阳(今江西波阳县)人。绍兴十二年(1142)中博学鸿词科,累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。卒谥文惠。好收

  • 起废疾

    一卷。汉郑玄(详见《乾坤凿度》)撰。此书是针对何氏攻驳《穀梁》的《穀梁废疾》一书而作。汉代《公羊》与《穀梁》同属与《左传》对立的今文经学,但两汉《公羊》独盛,《穀梁》远不能企及。因此,何休之驳《穀梁》

  • 三苏谈

    十卷。清高阜(生卒年不详)编。高阜,字康生,号萝栖,祥符(今属河南)人。工画水仙,时为叹绝。著《三苏谈》。所录具为三苏之文。其中,苏洵文二卷,苏轼文六卷,苏辙文二卷。因每篇为之反复详论,故名曰《三苏谈

  • 公孙龙子

    三卷。公孙龙(约前325-前248)撰。公孙龙,战国时期赵人。公元前284年,他曾以游学者的身份到过燕国,劝燕昭王息兵。公元前257年在赵国见过赵惠王、邹衍、孔穿诸人,可见他与邹衍、庄周为同时代人。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