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木钟集

木钟集

十一卷。南宋陈埴(生卒年不详)撰。陈埴字器之,永嘉(今浙江温州)人。少师事叶适,后从朱熹游学。嘉定进士,以通直郎致仕。晚年以讲学为业,从学者数百人,称“潜室先生”。著有《木钟集》、《禹贡辨》、《洪范解》等书。此书虽以“集”为名,实为作者语录。有《论语》一卷、《孟子》一卷、《六经总论》一卷、《周易》一卷、《尚书》一卷、《毛诗》一卷、《周礼》一卷、《礼记》一卷、《春秋》一卷、《近思杂问》一卷。《史》一卷。其说解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列《礼记》之中,盖当时朱熹《四书章句集注》虽然撰成,但犹为私家之书,尚未悬于国学,故仍从古本之例。《史》论仅涉及汉唐,是因伊洛之传不以史学为重,为偶然及之,并非专门论述。其体例为先设问,而后答之,故卷首自《序》称其取《礼》”善问者如攻坚木,善待问者如撞钟”义,因以“木钟”为书名。此书独守朱子之学,认为“理”或“天理”是宇宙的根本,天理流行发育万物,人得之而为人之性,物得之而为物之性。人性有“本然之性”和“气质之性”。孟了说的性善,是指人的“本然之性”,人性的至善是共有的,至善的性包括仁、义、礼、智。其中仁是总纲。仁是恻隐之心的根本,恻隐之心是仁的枝叫。人的善恶又受“气质之性”的影响,气有清浊之分。有的人清气多,有的人浊气多,所以有善恶之分。孟子只讲“本然之性”,不论“气质之性”;诸子不说“本然之性”,只论“气质之性”。所以程颢、程颐合而论之,其说既备其理又明义。因此,只有进行内省,人欲净尽,才能使天理流行。此书对汉唐时的历史事件多有评论,强调看史应当寻找“脉理”,不可只依据目下之说。如认为,汉初“任人不任法”,所以选举皆实意,唯贤是用。汉末“任法不任人”,所以选举用私意,弊端丛生。此书原本久佚,明弘治十四年(1501),温州知府邓淮始得旧本重刊。自第五卷至第十一卷,均题作“某卷下”,疑其或各佚其上半卷。但核其所列,则《尚书》始于二《典》,《诗》始于比、兴、赋,《春秋》即于“隐公元年”,《近思杂问》始于“理气”,《史》始于汉,皆不应尚有前文;唯有《周礼》不始于《天官》而始于《府史》,《礼记》不始于《曲礼》而始于《王制》,似有所佚。因此,今本尚可称完帙,仍不失为研究宋代儒学的重要文献。另有苏城汪氏元刻本,《四库全书》本,清温州刊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二皇甫集

    七卷。唐皇甫冉、皇甫曾兄弟合集。皇甫冉(714-767)字茂政,江苏丹阳人。天宝十五年(756)进士。大历中官至左补阙。皇甫曾(约756年前后在世,生卒不详)字孝常。天宝十二年(753)进士。官至监察

  • 抚豫宣化录

    四卷。清田文镜撰。田文镜(1662-1733),为清汉军正黄旗人。相传曾为雍亲王(即世宗)藩邸庄头。康熙二十二年(1683),由监生任福建长乐县丞,累迁至内阁侍读学士。雍正元年(1723),曾任山西布

  • 元品录

    见《玄品录》

  • 大江东去

    用东坡先生韵秋光一片,问苍苍桂影,其中何物?一叶扁舟波万顷,四顾粘天无壁,叩枻长歌,嫦娥欲下,万里挥冰雪。京尘千丈,可能容此人杰? 回首赤壁矶边,骑鲸人去,几度山花发。澹澹长空今古梦,只有归鸿明灭,我

  • 蕉窗日记

    二卷。清代王豫(生卒年不详)撰。王豫字应和,号柳村,彤徒(今属江苏西南部)人。诸生,著有《江苏诗征》等书。此书是作者的札记,主要摘录儒家一些修身养性之类的格言,有时附以作者的考证之语。因作者窗外植芭蕉

  • 小字录

    一卷。宋陈思(生卒年不详)撰。陈思,临安(今浙江杭州)人。宋理宗时官成忠郎,国史实录院秘书省搜访。性情好古,旁收博证,用力甚勤。著有《宝刻丛编》,《海棠谱》,《书小史》,《书苑精华》,《两宋名贤小记》

  • 三长物斋丛书

    二十八种,二百六十七卷。清黄本骥编。黄本骥,字仲良,号虎痴,湖南宁乡人。生卒年不详。道光年间举人,官至教谕,著作有《圣域述闻》、《嵰山甜雪》等。丛书所收著作,多为目录、表志,其中大部分为其自著。如《历

  • 思南府续志

    十二卷,清夏修恕修,萧琯、何廷熙等纂。夏修恕,曾任思南府知府。萧琯,邑绅。何廷熙,邑绅。明嘉靖十五年,郡人田秋首成州志。万历二十三年萧剑斗再修。清康熙三十年(1691)知府刘谦吉三修。雍正六年(172

  • 孟子文评

    无卷数。清赵承谟撰。承谟字襄周,直隶安州(今河北境内)人。乾隆时举人,官至陕西庄浪县知县。是书首有冉瑾、陈风二序,以及承谟的自序。大旨仿眉山苏氏批点《孟子》。冉瑾序称“其细针密缕,融合贯通。无不斗之笋

  • 三礼目录

    无卷数 汉郑玄(详见《周礼郑氏音》辞条撰,清王谟辑。《后汉书·郑玄传》称郑注书及著书凡百余万言,独不及《三礼目录》;《隋书·经籍志》始载郑玄撰《三礼目录》一卷,注云:“梁有陶弘景注一卷,亡”;又陆德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