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枕中书

枕中书

一卷。旧本题晋葛洪撰(不确)。《枕中书》,又名《枕中记》,主名《元始上真众仙记》,略称《上真众仙记》、《元始上真记》、《众真记》。书中所述的主要内容是诸神仙结精化生、官号及治所等。先叙葛洪于罗浮山夜遇玄都太真王,得授“真书”、“真记”。其“真书”中说:元始天王即盘古真人之号,与太玄玉女(号为太玄圣母)通气结精而生天皇,书为扶桑大帝东王公,号为元阳父,又生九天玄女(号为太真西王母)。天皇受号十三头后生地皇十一头,地皇生人皇九头。其“真书”中还称伏羲、神农、祝融五龙氏等是三皇之苗裔,以记述天地生成及元始天王诸人名号。其“真记”载述古代所传重要神仙和道教人物的事迹,并罗列古代帝王和圣贤,如其称“太吴氏为青帝,治岱宗山;颛顼氏为黑帝,治太恒山;祝融氏为赤帝,治衡霍山;轩辕氏为黄帝,治嵩高山,金天氏为白帝,治华阴山”等,以述众仙的职掌、名号和治所等。书中所记神仙人物,起于太古而止于晋代许溢、许玉斧(即许翙)等。此书对后世道教颇具影响,清代学者对其则不以为然。《四库提要》除考证此书非葛洪所作之外,并斥其“书中说多谬悠”、“诞妄尤甚”。余嘉锡《四库提要辨证》对此书进行了认真的考证,并提出更加充分的证据说明此书非出葛洪之手,肯定地认为《宋史·艺文志》神仙类著录《上真众仙记》、《通志》所列《元始上真记》都是《元始上真众仙记》的“省称”。而《说郛》所载《枕中记》及《四库提要》著录《枕中书》都是明人所刊而没其本名。任继愈等《道藏提要》称此书是六朝上清派之书,又因此书所述与梁陶弘景《真诰》有某些雷同之处而进一步推定此书或与《真诰》“为同一时期作品”,其说极是。然此书虽非出于晋人手笔,若为六朝人所为,也算希罕之书,对后世学者研究道家之学,仍为可参考之作。考《道藏》中另有《枕中记》、《枕中经》二书。其前者为孙思邈撰,内言修身养生之道,长寿求仙之法。其后者无撰书人姓名,内言拘魂守魄凝聚精神,辟鬼度厄、却病延年之术。二书均与此本《枕中书》不同。现存《枕中书》有明《道藏》(题《元始上真众仙记》)本、《说郛》本,清《四库提要》据江苏巡抚采进本,著录于道家类存目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四书通义

    ① 二十卷。明刘剡撰。刘剡字用章,休宁(今安徽芜湖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此书对倪士毅《四书辑释》加以订正,另补充了金履祥《大学疏义》、朱公迁《通旨约说》、程复心《四书章图》、史伯璿《四书管窥》、王元善《四

  • 读说文解字小笺

    四卷。清梁运昌(生卒年不详)撰。运昌字叔曼,一字缦云,号行泉,长乐(今属福建)人。嘉庆四年(1799)进士,改庶吉士,散馆授翰林院编修。嘉庆七年(1802)从同年陈诗庭见钱大昕《读说文法》,便推而广之

  • 三通政典

    不著撰人姓名。亦不著书名。江苏采进遗书目录,题曰《三通政典》,亦不知什么原因。其书皆场屋策料,每题为论一篇。篇末或曰为圣明献,为执事献。书中称明世宗为“今上”。叙无锡山川人物曰:愚也幸生于斯。可见本书

  • 印人传

    三卷。明末清初周亮工(1612-1672)撰。亮工字元亮,号栎园,河南祥符(今开封市)人。明崇祯进士,授监察御史。入清后任户部右侍郎等职。著有《赖古堂集》、笔记《因树屋书影》等。亮工喜集印章,且工于鉴

  • 金丹大要

    十卷。元陈致虚(详见《周易参同契分章注》)撰。《金丹大要》,全称《上阳子金丹大要》。金丹二字,其源出于《周易参同契》:“巨胜尚延年,还丹可入口,金性不败朽,故为万物宝”之语。唐人专以金石炉火炼丹药,道

  • 小孤山诗集

    一卷。明陈恪(约1607前后在世)编。陈恪字克谨,浙江鄞县人。生卒年不详。万历二十年(1592)进士。官安徽宿松县知县。是编乃陈恪于弘治七年(1494)因修小孤山庙落成,偕寮友登半山亭,见古今题咏,因

  • 庚溪诗话

    二卷。宋陈岩肖(约1147前后在世)撰。陈岩肖,字子象,自号西郊野叟,金华(今属浙江)人。宋钦宗靖康中,曾游京师天清寺,汴京失陷,其父德固遭难。绍兴初,官建康。绍兴八年(1138),以任子中词科,仕至

  • 六书旧义

    一卷。近代廖平(1852-1932)撰。廖平字季平,晚号六译,四川井研人。光绪十六年(1890)进士,曾任尊经书院、四川国学院教职。早年受王闿运的影响,专治今文。其学多变,好立新说,不拘古训。著作尚有

  • 周易集注

    十一卷。图说一卷。清王琬撰。王琬渭南人。此书成于乾隆三十年(1765)。自序说,“年八十有一,盖积一生之力为之也。”其论来知德将太极图列于河图前,所图黑白各半,明是阴阳,不得谓之太极。说洛书于画卦无关

  • 古今字音

    一卷。无撰人姓氏,清任大椿辑。是书《隋志》及新旧《唐志》均未著录,未详何时人所撰。亦不详其体制卷数。《广韵》征引凡三条:上平一东“,,贪食也,出《古今字音》。”上声二十八狝“,囚刑固,出《古今字音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