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桃源县志

桃源县志

①二十卷,首一卷,清谭震修,方堃、文运升、文运昌纂。谭震,永北人,曾任桃源县知县。方堃,巴陵人,候选教谕。文运升,邑人,举人,城步县训导。文运昌,邑人,举人,候选知县。桃源县志创修于明代,万历一修,天启补刻,均佚而无考。迄清肇修于康熙四年(1665)知县陈洪范,再修于二十四年(1685)知县汪虬,三修于雍正七年(1729)知县王良弼。此志则为续王志之作。《桃源县志》道光三年(1823)刻本,此志中各门,皆名曰考,而不曰志,是自变其体例,揆之常法,殊非妥善。② 二十卷,首一卷,清罗行楷修,沙明焯等纂。罗行楷,湖北东湖人,曾任桃源县知县。沙明焯,邑人,举人,曾任广西恭城县知县。《桃源县志》同治八年(1869)刻本,此志盖续道光三年(1823)谭震本而作,其间相距已阅四十余年,一邑之故实,应有足纪,然观其所辑,自卷首以至篇末,悉取谭志而重刻之,即目录、凡例,亦均仍其原作。仅于人物、艺文,略为搜采补缀,且于各条之下,注以某人所采访者,亦邑志中所仅见。此志,究其所增者,百无一、二,直可谓为重印本也。③ 十七卷,首一卷,末一卷,清余良栋修,刘凤苞等纂。余良栋,万县人,曾任桃源县知县。刘凤苞,武陵人。《桃源县志》光绪十八年(1892)刻本,共十七卷,首一卷,末一卷。首一卷为新旧序、纂修姓氏、凡例、目录、图象。正文分为:卷一疆域志,为目六,曰星野、沿革、山川、坊村、风俗、土产。卷二营建志,为目七,曰城池、官廨、坛庙、坊表、桥梁、津渡、堤渠。卷三赋役志,为目五,曰田赋、差徭、户口、积贮、蠲恤。卷四学校志,为目四,曰圣宫、崇祀、学制、书院。卷五祀典志,为目三,曰坛祭、庙祭、乡饮。卷六兵刑志,为目二,曰兵制、刑制。卷七职官志,为目四,曰诏令、品秩、年表、政绩。卷八至卷十人物志,为目十二,曰选举、仕绩、忠烈、孝友、尚义、笃行、艺林、隐逸、耆寿、方伎、流寓、方外。卷十一列女志,为目五,曰贞烈、节孝、旌节、贤妇、寿母。卷十二尚徵志,为目六,曰神异、灾祥、古迹、冢墓、金石、书画。卷十三至卷十七艺文志,以诗、文统之。卷末终以拾遗,为目四,曰天文、地理、人事、物产。此志变前志之体例而分门十二,甚为允当。其文庙之建造不入营建,释奠之仪文不入祭典,及兵刑合为一卷之类,亦颇为有识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同人集

    十二卷。明清之际冒襄(1611-1693)编。冒襄,字辟疆,号巢民,又号朴巢,如皋(属今江苏)人。冒襄幼有俊才,性至孝。其父冒起宗官吏部郎,被诬下狱,冒襄泣血上书,冤复平。冒襄是清初名士,交游广泛,所

  • 方舟经说

    六卷。李石(1108-?)撰。李石字知几,号方舟,资阳(今属四川)人,南宋经学家。少从苏符游学,绍兴进士乙科,为成都户。绍兴二十九年(1159)赵逵荐为太学博士,因直性径行,不附权贵,后罢为成都学官,

  • 皇极经世书

    十二卷。宋邵雍(详见《渔樵对问》)撰。《皇极经世书》,又称《皇极经世》。据晁说之所作《李之才传》,称邵子数学本于李之才,李之才本于穆修,穆修本于种放,种放本于陈抟。所以邵氏之术本于道家而来。当李之才初

  • 易触

    七卷。清贺贻孙撰。贺氏字子翼,自称水田居士,江西永新人,明代诸生。该书原无传写本,清咸丰初年由贺恢募资刊刻,始流传于世。此书由作者自序,内容虽多据前人所言,但诠释详明,发挥透彻,绝非简单的抄袭。作者认

  • 周易小义

    二卷。清茹敦和撰。此书只释一字一物,然皆旁征博引。书中取异卦同辞者,比物连类,以相证引,考证颇精。其以群经之义以释易,或以为其借易以通群书之义也。其精要处在于不拾汉人牙慧,精者取之,驳者弃之。此书经李

  • 喁于馆诗草

    一卷。清丁毓瑛(生卒年不详)撰。丁毓瑛,字蕴如,江苏宜兴人。丁俊卿之女。左白玉(1820-1856)(字小莲)之孙媳。汪雪芬之子常熟言敦源之妻。清代诗人。世代书香,是清代一门三代能诗者,在闺阁中作为佳

  • 历代铨政要略

    一卷。宋杨亿(974-1020)撰。杨亿,字大年,浦城(今属福建)人。宋太宗雍熙年间,年仅十一,被太宗召试诗赋,授官秘书省正字。淳化中,再试翰林,赐进士及第,授直集贤院。官至翰林学士、户部侍郎。工文章

  • 尚书引义

    六卷。清王夫之(详见《周易稗疏》)撰。夫之有《书经稗疏》,其诠释经文,多出新意。而《尚书引义》一书则进一步推衍其说。该书共分五十篇。其注多不拘于经文字句,而常常阐发其意旨,并取后代时事为之纠正。如论《

  • 仪礼精义

    二册。清黄淦(详见《礼记精义》)撰。本书的前面有朱士林序及淦自序。士林序中说到:同年好友黄绮霞,切磋诸经,无不渊博贯通,除修订《五经精义》外,又涉及到《周礼》,这已经家喻户晓。又想到《仪礼》与《周礼》

  • 随园诗话

    十六卷。《补遗》十卷。清袁枚(1716-1797)撰。袁枚,字子才,号简斋。乾隆四年(1739)进士,授翰林院庶吉士。乾隆七年改外任,历任溧水、江浦、沐阳、江宁等地知县,颇有政声。乾隆十三年辞官,定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