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棠阴比事

棠阴比事

一卷。附录一卷。宋桂万荣(生卒年不详)撰。明吴讷(生卒年不详)删补。桂万荣,鄞县(今浙江省宁波市)人。官至朝散大夫、直宝章阁,知常德府。《棠阴比事》记录了自古以来一百四十四件案例,及对案例的分析,为便于流传,采用韵语形式。案例也多采自原有的此类书籍。自序中称“取和鲁公父子(和凝、和)《疑狱集》,参以开封郑公(郑克)《折狱龟鉴》,比事属词,取成七十二韵。”(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)明代景泰年间吴讷认为《棠阴比事》拘泥于声韵对偶,很多案例意义不大,于是“删其不足为法及相类复出者”(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),留下八十件。按照案件大小的顺序排列成书,又作了补遗二十三事、附录四十四事,另成一卷。吴讷整理补充的《棠阴比事》,叙述明白,简捷切要,很有价值。桂万荣的《棠阴比事》南宋嘉定四年(1211),就曾刊行,端平元年(1234)重刻刊行。清代时《棠阴比事》及“附录”被收入《四库全书》。《棠阴比事》还有《四部丛刊续编》本、《四明丛书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弇州山人题跋

    七卷。明王世贞(生平见《弇山堂别集》)撰。此书名“弇州山人”是王世贞之号。考王世贞《弇州四部稿》有杂文跋、墨迹跋、墨刻跋、画跋、佛经跋诸类。此本只有墨迹跋三卷、墨刻跋四卷。可能是只取稿中书法题跋部分而

  • 沧溟集

    三十卷。《附录》一卷。明李攀龙(1514-1570)撰。李攀龙,字于鳞(一作子鳞),号沧溟,历城(今属山东省济南市)人。攀龙少孤家贫。稍长嗜诗歌,日读古书,里人共目为狂生。嘉靖二十三年(1544年)进

  • 悟真篇注解

    三卷。明张位(详见《问奇集》)撰。宋代张伯端所撰《悟真篇》传世后,曾有诸家为之作注,各家所见不同,一般认为翁保光注本较近于经旨。元代以后,由于多有窜乱而失原貌。张位撰此书,就是想明其经旨,为学者释迷正

  • 研经堂春秋事义合注

    三卷。清单铎(生卒年及生平事迹不详)撰。单铎,高密(今属山东)人,自署敕授文林郎。其书中所引诸家之说,时代最晚的为孙嘉淦《春秋义》一书。孙嘉淦字锡公,太原(今属山西)人,康熙时进士,乾隆年间官至吏部尚

  • 玉山纪游

    一卷。元顾瑛纪游唱合之作,明袁华编次成帙。顾瑛生平事迹见《玉山草堂》条。所游自昆山以外,如天平山、灵岩山、虎丘、西湖、吴江、锡山、上方山、观音山等,总题为玉山。游非一人,而由瑛主持。游非一地,但往来聚

  • 昭忠录

    五卷。明周璟编辑,周璟,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此书为成化间周璟上京请自唐以来褚仆射遂良祠入祀典而汇集此录,是篇无目录。书首列序舆图,卷一录奏疏、碑记、祀典;卷二发传志、史论;卷三录遗稿、题跋;卷四卷五

  • 论语征

    十卷。日本物茂卿(生卒年月及事迹不详)撰。物茂卿以为孔子修先王之道,论而有《论语》,后代学者为之作传,然其绪言无所系属,故物茂卿辑成此书。又以学不师古,非知孔子之心,乃潜心学古文辞十年。因汉儒距孔氏较

  • 太平清话

    四卷。明陈继儒撰。陈继儒见《见闻录》条。《太平清话》是一部杂记古今琐事的书。这部书征引舛错之处,不可枚举。当时都传称陈继儒能识古今书画。然而如果看他的载著,实在有辱这么宏大的名声。这是《四库全书总目》

  • 两汉金石记

    二十二卷。清翁方纲编撰。翁方纲(1733-1818),字正三,号覃溪,晚号苏斋,直隶大兴(今北京市大兴县)人,金石学家、书法家。乾隆十七年(1752)进士。官至内阁学士,兼礼部侍郎衔,降鸿胪寺卿。能诗

  • 书经疑言

    一卷。清王庭植撰。王庭植字实丞,江西庐陵人,道光二十四年进士。此书较少引用前人旧说,往往独抒己见。如王庭植解释“纳于大麓”,认为“大麓”就是太(泰)山之麓,“古‘太’字无点;麓,山是也。尧使舜行礼,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