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楚辞韵读

楚辞韵读

一卷。附《宋玉赋韵读》一卷。清江有诰(?-1851)撰。江有诰,字晋三,歙县(今安徽歙县)人。清代著名的古音韵学家。无心科举,只好音韵学,多年闭门深研音韵学,受到段玉裁的推崇赞赏。主要成就是将古音韵归纳为二十一部,并确定古人也有四声,只是和后人读音不同。一生著述均关于音韵,有《诗经韵读》、《群经韵读》、《楚辞韵读》、《先秦韵读》、《汉魏韵读》(未刻)、《二十一部韵谱》、《谐声表》、《入声表》、《四声韵谱》(未刻)、《唐韵四声正》。《楚辞韵读》共收《离骚》、《九歌》、《天问》、《九章》、《远游》、《渔父》、《卜居》、《九辩》、《招魂》、《大招》十题二十八篇作品。后附《楚辞韵读古音释》,将《楚辞》各篇韵字,归入相关的:之、幽、侯、鱼、歌、支、脂、祭、元、文、真、阳、东、中、侵、谈、叶、缉十八个韵部。后附宋玉赋九篇之韵读。有《风赋》、《高唐赋》、《神女赋》、《登徒子好色赋》、《大言赋》、《小言赋》、《钓赋》、《笛赋》、《舞赋》。其中无韵段落不录原文。韵以圈号标识,夹注韵部、通叶,以同音字直声或反切注音读,并标四声。音注两见以上者只注首见者。本书特点:一是一般以直音注音,便于初学者。无直音字则辅以反切,以减少误注,较全用直音注音读准确。如《离骚》“夕揽洲之宿莽”之“莽”音“姥,”《天问》“何所冬暖”之“暖”注“奴元反”。二是注明通韵、合韵字。如《天问》“列星安陈”之“陈”注“文真通韵”,《招魂》“往恐危身些”之“身”注“文真通韵”。三是标四声。如《九歌·湘夫人》“目眇眇兮愁予”之“予”标“上声”。此书之病是从今音寻找推断古音,如认为上古“家”字读为“姑”,但学者们认为“家”(kea)“姑”(ka)只是音相似而不相同。版本有清嘉庆十九年(1814)自刻小学各书本。嘉庆二十四年(1819)《音学十书》本,长春图书馆藏。民国十七年(1928)影印王国维校《音学十书》本。民国二十四年(1934)渭南严氏《音韵学丛书》本。1957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影印严氏原版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日照县志

    ①十二卷。清杨士雄修,丁时纂。杨士雄,浙江义乌人,监生出身,康熙三年(1664)任日照县知县。丁时,邑人,进士出身。康熙十一年(1672),杨士雄奉修邑志之檄,开局修志,经多方购求,得明万历年间知县杜

  • 圣门人物志

    十二卷。明郭子章撰。子章事迹见《蠙衣生易解》条。该书乃子章为官晋阳时所辑,主要记载曾游览圣门或因私淑而得以配祀庙庑者,子章各为之作小传,并附以论赞。首列孔子世家,再先贤,先儒,终明代,其中不时杂有周汝

  • 仪礼古今考

    二卷。清李调元(1734-1802)撰。调元字羹堂,号雨村,又号赞庵。绵州(今四川省北部)人。乾隆进士,又改为翰林院庶吉士,学习期满后被任命为吏部主事。乾降三十九年(1774)充任广东乡试副考官,不久

  • 古书之句读

    《古书句读释例》之初名,见“古书句读释例”。

  • 续异记

    撰者不详。此书历代各家书目均未著录,亦不详其卷数以及亡于何时。惟《初学记》、《白孔六帖》、《太平广记》、《太平御览》、《事类赋注》等书有征引。所记内容为汉至梁的精怪故事和异闻奇事。故今人多以为作者为梁

  • 佩文广韵汇编

    五卷,清李元祺撰。元祺字凤洲,江苏句容县人。李氏以世之学者惟知今韵,读唐宋人诗文,或不解其用韵之故。因取《佩文韵府》与《广韵》之字汇为一书,字数依《佩文韵府》,注中列《佩文》音切于前,次《广韵》之分合

  • 禅真逸史

    八卷四十回。明方汝浩编著。方汝浩,号清溪道人,生卒年不详。其乡贯说法不一,孙楷第谓为洛阳人,戴不凡疑其为浙江人,谭正璧以洛阳为其原籍,杭州为居所,也成一说。方汝浩其它生平事迹无考。其著作除本书外,还有

  • 诸书考录

    四卷。明徐鉴(生卒年不详)撰。徐鉴字观父,丰城(今江西南昌)人。万历二十九年进士。官监察御史、提督应天学政。本书采辑诸书中新艳的字句,分三十六门。而地理一类又自分都邑、山水、杂录三门。实际上为三十八门

  • 镏子政春秋说

    不分卷。章炳麟(详见《春秋左传读叙录》)撰。据《汉书·刘向传》说,刘歆治《左传》,以左氏义“数以难向,向不能非。”刘向“间犹自持其《穀梁》义。”桓谭《新论》也说刘向、刘歆父子“尤珍重《左氏》”。章炳麟

  • 自靖录考略

    八卷,外编一卷。明高承埏撰。承埏字寓公,一字泽外,嘉兴人,崇祯十三年(1640)进士,官至工部虞衡司主事。该书备载崇祯十七年(1644)至顺治五年(1648)间殉难臣民,各为之传,并详其籍贯官爵,年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