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求阙斋读书录

求阙斋读书录

十卷。清代曾国藩(1824-1890)撰。曾国藩字涤生,湖南湘乡人。道光进士,著有《曾文正公全集》。此书是作者的读书札记。作者读书时,常随笔在卷上做笔记,有时也记在日记上,光绪年间学者王定安整理作者笔记形成此书,因“求阙”为曾国藩自号,故以《求阙斋读书录》为名。本书以经、史、子、集分类,卷一为《周易》、《周礼》、《仪礼》、《礼记》的读书笔记,卷二为《左传》、《国语》、《穀梁传》、《尔雅》等的读书笔记,卷三为《史记》、《汉书》的读书笔记,卷四为《汉书》、《后汉书》、《三国志》、《文献通考》读书笔记,卷五为《管子》、《庄子》、《淮南子》的读书笔记,卷六为《楚辞》、《陈思王集》、《阮步兵集》、《陶渊明集》、《谢康乐集》、《鲍参军集》、《谢宣城集》的读书笔记,卷七为《李太白集》、《杜少陵集》、《陆宣公集》的读书笔记,卷八为《韩昌黎集》、《昌黎外传》、《柳河东集》读书笔记,卷九为《白氏长庆集》、《李义山集》、《枉樊川集》、《嘉祐集》、《元丰类稿》、《东坡文集》、《东坡诗集》的读书笔记,卷十为《山谷诗集》、《剑南诗集》、《朱子文集》、《遗山诗集》、《阳明文集》、《望溪文集》、《孙文定集》、《文选》、《骈体文钞》等书的读书笔记。全书文字通达,词章工整,考据精审,论史部分偏重于行文,读集部分有一定参考价值。有光绪二年(1876)刊本。

四卷。清曾国藩(1811-1872)撰。曾国藩字伯涵,号涤生,湖南省湘乡人。道光进士,任翰林院侍讲学士、内阁学士等。擢礼部右侍郎,历署兵、吏等部侍郎。曾从唐鉴、倭仁学习程朱理学。同治七年(1868)任直隶总督,曾与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,成为洋务派首领。著有《曾文正公全集》、《曾国藩未刊信稿》等。曾国藩死后,门人王定安集其所读书籍卷端题识、批注及札记等,分经、史、子、集辑为此编。《求阙斋读书录》四卷,有光绪二年(1876)刊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逸经

    一卷。清吕调阳述。吕调阳,生平事迹、号、籍贯及生卒年不详。这本书收录了《周书》大匡解、皇门解、周祝解、王佩解、作铭解、王会解、文王官人解、谥法解、芮良夫解,凡十篇。录《大戴礼记》夏小正、诸侯衅庙、公冠

  • 梁氏三礼图

    一卷。梁正(生卒年及事迹不详)撰,清马国翰辑。考《崇文总目》载《三礼图》九卷,梁正撰。《玉海》载张昭等议曰:“《四部书目》有《三礼图》十三卷,是隋开皇中敕礼官修撰。其图第一题梁氏,第十后题郑氏,又称不

  • 周易玩辞

    一卷。清王景贤著。王景贤字子希,号希齐。福建闽县人。道光举人。作者平生服膺理学,故其易说多以朱子为宗。全书按上下经六十四卦的次序,逐条论列,不章解句释,于每一卦下作略说一篇,敷陈大义而已。其目的不在于

  • 食古录

    一卷。清陈伟撰。陈伟概况详见《愚虑录》条。是编为陈伟丁亥(1887)、戊子(1888)二年浏览各家经说所抄撮的笔记,间以附录自己的见解。每篇之后标以年月,其体例与《愚虑录》相同。所录范围广泛,如汉宋经

  • 续世说

    十卷。宋李垕(?-1179年)撰。此书又名《南北史续世说》,旧题唐陇西李垕撰。前有明俞安期序,称其书出自梁溪安茂卿,以宋本翻雕,未及印行而没,后三年,安期复得焦竑藏本,更为校正成完书。又称唐宋书目不载

  • 三合类编

    四卷。无撰者姓名。满洲名(满文略),蒙古名(满文略)。此书无印行年代处所,书之前后亦无序跋。全书选择《三合清文鉴》、《四体合璧文鉴》两部书中满蒙的常用要语,编辑而成的一种简本。分为四卷。部居目次,全部

  • 史取

    十二卷,明贺祥撰。贺祥字长白,长沙(今属湖南省长沙市)人,生平事迹不详。《史取》共分成六类:曰世诠、曰世评、曰经世、曰性行、曰成务、曰杂记。六卷之下又分成四十八个子目,虽为史评类,在体例上却与说部相类

  • 四书体味录残本

    清宗稷辰(1792-1867)撰。宗稷辰字涤甫,号涤楼,浙江会稽(今浙江绍兴)人。官至东河道。著有《射止斋文集》等。是书乃稷辰晚年所作,原书二十卷,身后散佚,仅存《论语》卷一,系手写定本,余稿有《论语

  • 续复古编

    四卷。元曹本(生卒年不详)撰。曹本字子学,大名(今属河北)人。尝为都昌丞,调官京师,出佐信州幕府。是书为订补张有《复古编》之作,体例悉仍《复古编》之旧,而字数大增:张书二千七百六十一字,是书六千零四十

  • 虞精集

    八卷。明周伯耕(生卒年不详)撰。周伯耕,字更生,莆田(今福建省莆田县)人。生平事迹不详。书名“虞精”,取虞人猎百禽之精之意。共八卷,书前有李维桢序,序中称原书正、续共百余篇,莆田知县郭如暗为之刻四十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