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法书要录

法书要录

十卷。唐朝张彦远(生卒年不详)撰。张彦远,约生于元和十年前后,字爱宾,河东(今山西永济)人。据《三祖大师碑阴记》和张彦远之先祖张嘉贞“相玄宗”,其子延赏“相德宗”,延赏子弘靖“相宪宗”,弘靖子文规,文规子彦远。故唐书称张彦远之祖为弘靖。张彦远博学能文,工书善画。“盖自宣宗大中之初,由左补阙为主客员外郎,寻转祠郎”,后出为“舒州刺史”,“久之复入为兵部员外郎”,“僖宗乾符二年累迁至大理卿。”(余嘉锡《四库提要辨正》)。《法书要录》与《历代名画记》是张彦远两部重要著述,他曾自谦云“书则不得笔法,不能结字”,“画又迹不逮意,但以自娱”。但从这部著作中可以看出张彦远家学广博,造诣颇深。他曾以八分书录前人诗什数篇,仿古而出奇,非常人可比。张彦远在《法书要录本传》中曰:“得此二书,则书、画之事毕矣。”《法书要录》是一部书学论著汇编,收录自东汉一直到唐元和时期各家书法理论以及著名法书。但对某些见不到的书,只存其目;也有一些有录而无书者,如一卷中“王羲之教子敬笔论”、三卷中“蔡恽书无定体论”、四卷中“张怀瓘六体书”、“颜师古注急就章”等篇为张氏所删,不知何故,可谓憾笔。《法书要录》大体上按照时间的顺序分众家之书论为十卷。其中前两卷收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期间书论共十八篇(包括无书之目录);卷三至卷四为唐代书论二十一篇;卷五与卷六是窦息的《述书赋》,上、下两篇各为一卷;卷七至卷九为张怀瓘《书断》之上、中、下三篇各立为卷;卷十为《右军书记》。《法书要录》采摭繁富,自汉以来佚文遗篇,多赖此书得以流传,以致庾肩吾、李嗣真、张怀瓘、窦息等人皆本此书录;尤其最后一卷《右军书记》附王羲之帖四百六十余幅,兼献之帖十七幅,为后代书法的研究与发展留下了珍贵的基础史料。《法书要录》有《津逮秘书》本、《学津讨原》本、《书苑》本、《丛书集成初编》本、明正德嘉靖间刊本、《何义门校本》本、《四库全书》本。1984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范祥雍点校,启功、黄苗子参校本。1986年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洪丕谟点校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锦带补注

    一卷。旧本题宋杜开撰。天一阁藏本多前序一篇,不著撰人名氏。本书谬误较多。如开卷注昭明太子四字曰:姓萧,名普,字子施,昭明者,号也。似未读史书。其他,如所引《论语》:德不孤必有邻,君子以文会友;诗:中心

  • 毛诗古韵

    五卷。清牟应震撰。此书前有张鹏序及作者自序。作者以为古韵久亡,春秋以后之书,不能作为春秋以前的证据。于是求之于《诗》,故是书以《诗》为主,《诗》合用者则合之,不合者则分之,旁及者则通转之。计分《诗》韵

  • 周易经传集解

    三十六卷。林栗撰。栗字黄中,一字宽夫,南宋福州福清(今福建福清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是书解经三十二卷,解《系辞》上、下各一卷,《文言》、《说卦》、《序卦》、《杂卦》本文一卷,另将河图、洛书、八卦、九畴、大

  • 辨志书塾所见帖正续刻

    无卷数。清李兆洛辑。前列赵南星至朱国祯十一人,为“东林翰墨”。又缪昌期至侯歧曾十四人,附候氏书五家。自跋说,明时诸书家,随听见入石,故不能依先后次弟入石。始于道光六年(1826)春,完于十四年(183

  • 都梁香阁诗词集

    不分卷。不著编者姓名。书前有光绪十六年(1896)俞樾所写序言及恭亲王、随斋、陈夔龙等所写题词。共收诗三十四首,词十二阕。有宣统三年(1911)刊本。

  • 续近思录

    ① 二十八卷。清代郑光羲撰。郑光羲字夕可,无锡(今江苏吴锡)人。此书为明至清,主要是明代儒学研究成果总汇之一。前十四卷收录了薛瑄、胡居仁、陈献章、高攀龙四人的学说与研究成果;后十四卷收录了王守仁、顾宪

  • 四分律疏

    一卷。唐代释智首(567-635)撰。智首,俗姓皇甫,祖籍安定(今甘肃泾川北),后徙漳滨。初为智旻弟子,后听道洪津律师。玄思历明,通冠群宗。隋定天下,智首随师入关,扶佛教历隋唐两代。在唐初,曾任僧纲。

  • 徐花潭集

    二卷。明嘉靖中朝鲜生员徐敬德撰。徐敬德,字号、生平均不详。年五十六,其国提学金安国以遗逸荐,授奉参,力辞不就,居于花潭,因以为号。是集杂文、杂诗共二卷。其文中《原理气》一篇,末有附记,称曰先生。《鬼神

  • 顽石庐经说

    十卷。清徐养原(1758-1825)撰。养原字新田,号饴庵,浙江德清(今德清县)人,经学家。精于三礼,宗郑玄之说而多所发明,兼通六书、古音、历算、舆地、氏族之学。阮元任浙江巡抚,延请他校正《仪礼》。亲

  • 桓范世论

    见《世要论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