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注解正蒙

注解正蒙

二卷。清李光地(1643-1718)撰。李光地字晋卿,福建安溪人。康熙进士,累官直隶巡抚,文渊阁大学士。著有《周易观彖》,已著录。《正蒙》宋张载著,九卷。取《易》“蒙以养正”之文,故称《正蒙》。其书本无篇次,载门人苏昺等分为《大和》、《参两》、《天道》、《神化》等十七篇。张载提出“虚空即气”的观点,认为宇宙万象,皆由气成,在我国思想史上有重要影响。是书载以精思而成,故义博词奥,虽注本颇多,然多不得其要,加之章句又繁,不免偶有出入,或与程朱之说相矛盾,注者亦莫知所从,不敢置议。光地《注解》疏通证明,多阐述张子未发之意;又于先儒互异之处加注。如“太极之说”与“周子太极不同”。地有升降一条,黄瑞节以为执四游旧说。又如《六经》之中释孟子之过化为不滞于物。释《中庸》之敦化为体厚用神。释《易》继善为不已其善。释《论语》上智下愚为习成。释《中庸》仁者为生安,智者为利。释《论语》空空无知为无思无为。释《易蒙》以养正为养蒙以正。释《论语》先进后进为急行缓行。洋洋盈耳为乐失其次。与朋友其敝之而无憾句,以其字属下。释好勇疾贫章二乱字迷缪。释易险阻为圣德之高坚。释《论语》素绚后素二“素”字异义。释礼禘祫之义用《注疏》旧说,殇祭之义又改易旧说。皆一一别白是非,使读者明白不疑。自明以来诸家注释之中可谓善本。主要有明刘基《正蒙会稿》四卷本,清道光二十六年(1846)宏道书院刊续编本,咸丰八年(1858)刊《惜阴轩丛书》本。明刊本。清道光九年(1829)李维迪刊《榕村全书》本。清乾隆三十年《四库全书》抄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历代帝王纂要概括

    一卷。不著撰人名氏。其书主要记述历代帝王的世系、年号、岁数,另对各代帝王的贤否,亦有论及,但以寥寥数语简单概括。据考证,可能为宋代所撰,《永乐大典》有收录。

  • 水龙吟

    燕忙莺懒芳残,正堤上、柳花飘坠。轻飞乱舞,点画青林,全无才思。闲趁游丝,静临深院,日长闭。傍珠帘散漫,垂垂欲下,依前被、风扶起。 兰帐玉人睡觉,怪春衣、雪霑琼缀。绣床旋满,香球无数,才圆却碎。时见蜂儿

  • 新说西游记

    见《西游记》。

  • 香草校孟子

    一卷。清于鬯(1854-1910)撰。于鬯字醴尊,号香草,江苏南汇(今属上海市)人。有《说文取墨》、《香草校书》等二十三种。是书只《梁惠王》、《公孙丑》两篇。所校如“为其象人而用之也”,谓象人两字合为

  • 圣译楼丛书

    三种,十卷。清李祖年编。李祖年,武进(今江苏省武进县)人,生卒年不详。历官山东文登、益都知县。丛书所刻为其乡贤遗著,共三种:第一种是清杨峒《律服考古录》二卷,认为律由礼出,违于礼则入于律,故参考古籍,

  • 明文在

    一百卷。清薛熙(详见《练阅火器陈记》)编。此集为明文总集。所录有明一代之文,在编次体例上则仿《昭明文选》,在各体例中以又类分。且对所录之文亦存鉴别。盖因薛熙为汪琬门人,故对古文多所择难。然亦多有精确之

  • 松窗杂录

    一卷。此书书名和撰者各本互异,《新唐志》作《松窗录》一卷,不著撰人;《宋志》作《松窗小录》一卷,题李浚撰;《文献通考》作《松窗杂录》一卷,题韦浚撰;《历代小史》则书名与《通考》同,人名与《宋志》同,未

  • 御制佩文斋咏物诗选

    四百八十六卷。清张玉书(1642-1711)等奉诏编纂。张玉书字素存,号京红。丹徒(今江苏镇江市)人,工古文辞,以深奥典雅著称。顺治进士。历任刑、礼、户诸部尚书,授文华殿大学士。曾为“平定朔漠方略”总

  • 亢仓子洞灵真经

    见《亢仓子》。

  • 平远州续志

    八卷,首一卷,清黄绍先修,申云根等纂。黄绍先,曾任平远州知州。申云根,邑绅。州志创修于邱公叶。后有鹿、俞、王、李诸家,先后修辑。道光二十七年(1847)徐丰玉、谌厚光等又修成志乘二十卷。又四十年,州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