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济宁州志

济宁州志

十卷。清廖有恒修,杨通睿等纂。廖有恒,字柴坡,四川谢洪人,举人出身。康熙九年(1670)任济宁州知州。考济宁州志,创修于明弘治辛亥。万历己酉,济宁道副使王国桢以该过于简略,决定予以增修。康熙十一年(1672),省檄纂修邑乘。知州廖有恒遂设局纂辑。网罗佚闻,参阅旧志,历二月而成此志。《济宁州志》康熙十二年(1673)刻本。共十卷,分为六门。卷一至卷二疆域志,卷三田赋志,卷四秩官志,卷五学校志,卷六至卷七人物志,卷八至卷十艺文志。兹篇同旧志比,新增者十之有五。其文字叙述,极其严谨。每门之前有序,皆精辟之语。各门中,以秩官志为最佳。所载州之职官,不仅列当时名称,且考证昔日之沿革变易,实别具见识。惟作为一州之志,门类过简。一些有关州之特色之处,也被删削。正旧志之误处亦不多。所载明故实皆直录于旧志,不加分辨。兹篇虽为可读之书,然难称上乘之作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涟漪堂稿

    二卷。清沈峻曾(约1670前后在世)撰。沈峻曾,字窳庵,仁和(今浙江省杭州市)人。生卒年均不详。顺治十一年(1654)副榜贡生。有《涟漪堂遗稿》。是集凡二卷。为晋安林云铭所选定。上卷为杂文,下卷为诗。

  • 辨字通考

    四卷。清王在镐(生卒年不详)撰。在镐字西周,太原(今属山西)人。是编为纠正当时楷书的书写混乱而作。自汉唐以来,帖写迭兴,后人袭之,字学因之以讹;又乡村塾师以及农工商贾,非求简便,即求新奇,参差其画数,

  • 抗心斋经解

    一卷。清末艾作模撰。作模字式成,湖南淑浦县人,生卒年不详,曾参左宗棠、郭嵩焘幕府,晚年掌教卢峰、正峰书院。著有《十三经抉微》《古礼考》《古乐考》《六书正音》等书,皆溺于水中。后其弟子谌百瑞刊印其遗集,

  • 易经增注

    十卷。明张镜心撰。镜心字用晦,磁州人。天启二年(1622)进士,官至兵部尚书。该书用注疏本,随文阐发,以义理为主,也兼及象数。没有诡奇之词,也没有深微之论,平庸普通,是墨守宋儒的说《易》讲本。《四库全

  • 孝经义疏

    不分卷。清阮元(1764-1849)撰。阮元字伯元,号芸台,原籍江苏仪征人,清代著名学者。官至漕运、湖广、两广以及云贵总督,晚年拜体仁阁大学士、太子太傅。曾师从焦循、邵晋涵、任大椿、王念孙等著名学者。

  • 说经札记

    八卷。明蔡汝楠(1514-?)撰。汝楠字子木,号白石,德清人。嘉靖十一年进士,官至南京工部侍郎。除此书外,还著有《自知堂集》、《武夷游咏》。史书称他为官期间曾以忧归,聚诸生石鼓书院,讲求经义,此书即当

  • 说文订订

    一卷。清严可均撰。参见《说文校议》。此乃订正段玉裁《汲古阁说文订》之作。严氏称段“援稽抉择,能令治《说文》者获此一编如获数宋本”。但是尚有六十二处与其所见不合,故作此书以订段氏之《订》。如段《订》第二

  • 毛诗证读

    不分卷。清戚学标撰。学标字鹤泉,安徽太平(今安徽省崇善县)人,以举人官河南涉县知县,生卒年不详。另外,他还著有《汉学谐声》。此书论音也以谐声为主,遵从汉儒读若之法,偶尔有变例,大旨取譬况。卷首列读诗或

  • 说文字原表附说

    一卷。清蒋和撰。参见《说文字原集注》。是表因唐李腾《字原》之名,师宋徐锴《部叙》之意,以《说文》五百四十部首为总纲,分为天、人、地、干、支五类:“一”至“黹”二百八十六部为天类,“人”至“卵”一百九十

  • 吴园易解

    九卷。张根(1061-1120)撰。张根字知常,自号吴园先生。北宋饶州德兴(今江西德兴)人。官至淮南转运使,以朝散大夫终于家。著有《吴园易解》九卷、《宋朝编年》数百卷、《春秋指南》十卷。《吴园易解》,